在现代医疗护理中,鼻饲管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为许多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营养和水分。那么,鼻饲管究竟为何如此重要?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为何需要鼻饲管?
鼻饲管是一种特制的导管,通过鼻腔插入患者的胃内,用于输送营养液或药物。对于以下人群来说,鼻饲管是不可或缺的:
昏迷患者:如因严重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等导致昏迷无法自主进食者,鼻饲管可以将营养丰富的流食直接输送到胃内,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来维持代谢。
吞咽困难者:对于患有吞咽困难的慢性疾病患者,如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鼻饲管能解决进食问题,减轻因无法正常进食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
术后患者:接受口腔、咽喉部或食管等部位手术的患者,术后经口进食可能会影响创口愈合,鼻饲管可以在创口愈合阶段为患者提供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
无法经口摄入足够水分者:如严重口腔疾病患者,鼻饲管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溶液,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稳定。
此外,鼻饲管还用于辅助治疗疾病,如长期需要服用药物但无法口服的患者,可将药物碾碎溶解后通过鼻饲管注入胃内,使治疗得以持续进行。
二、如何使用鼻饲管?
使用鼻饲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准备阶段:
确保双手和所有用具的清洁,以防止感染。
选择合适的鼻饲管,并在鼻饲管末段标记鼻尖至耳垂的距离,以及耳垂至剑突的距离。
插管过程: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无法坐位者可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鼻饲管末端用石蜡油或凡士林润滑后,顺着鼻孔向里轻轻插入。
当鼻饲管置入到标记的耳垂位置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或喝一些温热水,以辅助鼻饲管顺利进入食管内。
当鼻饲管进入食管后,可适当调快进入的速度,直至到达标记剑突的位置。
过程中如患者出现恶心等不适,应暂停片刻;如果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则应拔管重插。
检查与固定:
将注射器连接到鼻饲管上,如果能够抽出胃液,且无其他不适,说明插管成功。
在鼻子部位用鼻贴或胶布固定好鼻饲管,防止其松动或脱出。
输注营养液:
准备适量营养比例均衡的流质食物,如肉、虾、鸡蛋、蔬菜、水果等,注意食物必须是熟食且温度适宜。
使用50ml注射器将流质食物输注到鼻饲管内,输注速度应缓慢均匀,避免过度用力、过快。
每餐输注流质量为200ml左右,每餐间隔应大于2小时。
日常护理:
每次输注前后都要用温水冲洗鼻饲管,防止堵塞。
保持鼻饲液的新鲜和卫生,避免污染。
定期更换鼻饲管,一般4-6周更换一次,如发现鼻饲管出现破损及时更换。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如有任何异常应及时就医。
鼻饲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辅助工具,为许多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营养和水分。在使用鼻饲管时,我们应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反应,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