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堵塞在临床护理中较为常见,一旦发生堵塞,会导致营养物质无法正常输入,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感染的风险。因此,掌握有效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冲洗法
温水/生理盐水冲洗
这是处理鼻胃管堵塞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怀疑鼻胃管堵塞时,可使用大约20毫升的温水或生理盐水,通过注射器缓慢地将液体注入管道中,轻轻推动以尝试疏通堵塞物。在冲洗过程中,可采用低压冲洗或负压抽吸交替进行的方式,同时用指腹反复轻捏挤压体外部分管道,有助于更好地清除堵塞。例如,在胃癌患者鼻饲胃管堵塞时,使用20毫升左右的温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借助推注的方式缓解堵塞,若温水效果不佳,可尝试其他方法。
冲洗时要注意控制好流速,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导管破裂。每次冲洗前最好摇匀溶液,确保其均匀性。该方法适合于轻度至中度的阻塞情况,可减少分泌物积聚及提高通气能力。
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5%碳酸氢钠液去除鼻饲管内的沉积物效果佳,且流入患者身体后对胃液pH值无显著影响。对于因药物结晶导致的堵塞,使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通管可以改善堵塞症状。但在使用前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史及用药史,因为碳酸氢钠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与相关药物接触后可生成白色浑浊沉淀,使堵管情况更加严重。例如,在处理因药物结晶导致的鼻饲管堵塞时,若患者无相关用药禁忌,可向胃管内注入少量碳酸氢钠注射液,利用化学原理将堵塞物溶解,畅通管道。
可乐冲洗
可乐中的碳酸成分具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可用于溶解鼻胃管内的凝固物质。具体操作是向胃管内注入少量可乐,等待30 - 60分钟后,再用注射器进行抽吸和冲洗。若一次不通,可继续重复以上操作进行通管。例如,有护理经验分享中提到,采用“一冲(用20ml温开水冲管)、二抽(用空注射器尽量把管路中的残留抽吸出来)、三推注(用5ml或20ml注射器用可乐冲管)、四等待(等待30 - 60分钟)、五重复(若不通继续重复以上四步操作)”的步骤来处理鼻胃管堵塞。
导丝通管法
操作方法
用特制的导丝缓慢插入鼻饲管中,使堵管物松动。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注意动作适度,避免导丝击穿管道。导丝通管后需要使用水流冲洗数次,防止再堵塞。例如,当鼻饲管堵塞情况较为严重,其他冲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采用导丝通管法。
适用情况
适用于一些因堵塞物较为顽固,通过冲洗方法难以疏通的情况。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体位调整法
原理
有时鼻胃管可能因为位置不当而导致液体无法正常通过,或者因患者体位问题造成鼻饲管受压,进而引起堵塞。改变患者体位可以避免导管受压,使注射食物时通畅。
具体操作
可指导患者变换体位,如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同时多方位旋转胃管或向外牵拉5 - 8cm,然后检验胃管通畅效果。例如,当发现鼻饲管注射不通畅时,先让患者改变体位,观察是否有所改善。
药物溶解法
酶制剂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特定的酶制剂来溶解可能引起堵塞的蛋白质类物质。但通常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因为不同的酶制剂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他药物
除了上述提到的碳酸氢钠溶液和可乐外,还可以根据堵塞的原因选择其他合适的药物进行溶解。例如,对于一些因特殊物质引起的堵塞,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化学溶剂,但必须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更换鼻胃管法
判断依据
当发现鼻胃管堵塞时,首先需要评估是否是因为食物残渣或其他物质造成的堵塞。如果是,可尝试上述疏通方法。若上述措施无效或者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则可能是由于感染或管道损坏严重引起的,此时应该立即更换新的鼻胃管。
更换时机
不同材质的鼻胃管更换时间不同,一般鼻饲管是需要7 - 10天更换一次,若使用超过期限的鼻饲管容易造成堵塞。此外,如果鼻胃管出现明显的损坏、变形等情况,也应及时更换。
预防措施
日常护理
每次喂食后立即进行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确保食物或药物充分研磨并与足够液体混合,以避免形成颗粒堵塞管道。不进食食物及药物时,也要保证每间隔4小时,给予患者温开水冲管1次。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鼻饲管的患者,必须特别注意日常护理和定期检查。如采用脉冲式封管,可以避免鼻胃管的堵塞,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温开水冲管后,采用可乐作为封管液,用于预防胃肠管堵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操作规范
注入食物和药物前后,应彻底冲管,避免残渣残留在胃管内。鼻肠管鼻饲肠内营养液时每4h脉冲式冲管一次。如需经过鼻肠管喂药,需将药物充分研磨及浸泡,使用滤网筛过滤,防止药物颗粒堵管。
人员培训
加强临床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增加护患比,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做好病情观察及患者宣教。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鼻胃管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堵塞处理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堵塞问题,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