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是临床诊疗中一项重要的有创操作技术,主要用于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诊断病因,同时也可作为治疗手段,通过抽取腹腔积液以缓解患者腹胀症状、降低腹腔内压力。精准且规范的腹腔穿刺操作流程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腹腔穿刺的完整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与沟通
详细病史采集:操作前需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包括腹腔积液的起病时间、进展速度、伴随症状(如腹痛、发热、黄疸等),既往病史(如肝病、心脏病、肾脏病、肿瘤病史等),以及药物过敏史。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腹腔积液的可能病因,评估穿刺风险。
体格检查:仔细进行腹部查体,观察腹部外形、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部位,叩诊移动性浊音明确腹腔积液量,听诊肠鸣音情况。同时,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评估一般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穿刺操作。
心理沟通与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腹腔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耐心解答疑问,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取得其信任与配合。患者或家属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操作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二)物品准备
穿刺包:内含穿刺针(根据积液性质选择合适型号,一般常用 8 - 9 号带有侧孔的穿刺针)、血管钳、洞巾、无菌纱布、棉球、弯盘等。
其他物品:无菌手套、2% 利多卡因注射液、5ml 及 50ml 注射器、胶布、标本容器(用于留取积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脱落细胞学等检查)、腹带(必要时准备)。
急救药品与设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以及氧气设备、心电监护仪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出血、休克等紧急情况。
(三)环境准备
穿刺操作应在清洁、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一般 22 - 25℃),保护患者隐私,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操作环境。
二、操作步骤
(一)患者体位摆放
根据腹腔积液量和穿刺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常用体位有:
仰卧位:适用于少量腹腔积液或腹水量较多但无明显局限性积液的患者。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腹部。
侧卧位:若需穿刺侧腹部局限性积液,患者取侧卧位,穿刺侧朝上,下方垫软枕,使身体与床面呈 30° - 45° 角,便于积液积聚于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
半卧位:对于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平卧的患者,可取半卧位,床头抬高 30° - 45°,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同时便于操作。
(二)穿刺点定位
叩诊法:通过叩诊确定移动性浊音阳性区域,一般选择浊音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
超声定位:对于少量腹腔积液、积液包裹或定位困难者,借助超声引导进行穿刺点定位。超声可清晰显示腹腔积液的范围、深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损伤重要脏器。
常用穿刺点:
左下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 交点:此处无重要脏器,穿刺较为安全,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 1.0cm、偏左或偏右 1.5cm 处:此处避开腹壁下动脉,也可作为穿刺点选择。
侧卧位时,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常用于侧腹部局限性积液的穿刺。
(三)消毒与铺巾
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至少 15cm。一般使用碘伏消毒液,消毒 2 - 3 遍,注意消毒过程中避免消毒液流入已消毒区域下方,以免污染。
铺巾: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铺无菌洞巾,确保穿刺点位于洞巾中央,为操作建立一个无菌区域,防止感染。
(四)局部麻醉
戴无菌手套:操作者按外科洗手要求清洁双手后,佩戴无菌手套。
麻醉操作:用 5ml 注射器抽取 2% 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穿刺点处行皮丘麻醉,然后垂直皮肤进针,逐层麻醉皮下组织、腹膜壁层。在进针过程中,需边回抽注射器边注射麻醉药物,回抽无血后再注入药液,防止将麻醉药注入血管内。麻醉范围应足够大,以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
(五)穿刺操作
穿刺针进针:操作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处垂直缓慢刺入腹壁。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提示已进入腹腔。
抽取积液:连接 50ml 注射器,缓慢回抽注射器活塞,抽取腹腔积液。首次放液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1000ml,以免引起腹压骤降导致虚脱、休克等不良反应。若需大量放液,应在放液后使用腹带束紧腹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留取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将抽取的腹腔积液分别注入相应标本容器中,及时送检。一般留取 3 - 5 管标本,分别用于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脱落细胞学等检查。
(六)拔针与包扎
拔针:积液抽取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穿刺点处覆盖无菌纱布。
按压与包扎:用无菌纱布稍用力按压穿刺点数分钟,防止出血和腹腔积液外渗。然后用胶布固定纱布,必要时使用腹带加压包扎。
(七)操作后处理
患者观察: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其平卧休息 30 分钟至 1 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体征变化,如有无腹痛、腹胀加剧、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不适,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标本送检:尽快将留取的腹腔积液标本送至相关检验科室进行检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记录与沟通:详细记录腹腔穿刺操作过程,包括穿刺时间、穿刺点位置、抽取积液量、积液性状、患者反应等情况。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操作结果及患者情况,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操作后注意事项
穿刺点护理: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与活动指导:告知患者穿刺后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情监测:嘱患者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腹腔穿刺术虽然是一项较为常规的操作,但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患者的安全与健康。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注重细节,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对并发症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腹腔穿刺术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