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操作前准备:奠定安全基础
环境与物品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准备鼻饲液(如营养制剂、匀浆膳)、38-40℃温开水、50ml注射器、无菌棉签、纱布、胶布、听诊器、记录本等。
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排除堵塞风险。
患者评估与沟通
确认患者意识状态,评估其吞咽功能、鼻腔通畅性及合作程度。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消除焦虑情绪,取得配合。
体位调整
清醒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床头抬高30-45°,减少反流风险。
昏迷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二、操作流程:分步精准实施
鼻腔准备
选择通畅一侧鼻腔,用棉签蘸取温水清洁鼻孔,去除分泌物及异物。
测量鼻饲管插入长度:从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距离(约45-55cm),标记胃管前端。
润滑与插管
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减少插入阻力。
沿选定鼻孔缓慢插入胃管,至咽喉部(约10-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或给予少量温水,协助胃管顺利进入食管。
插入至标记长度后,用三种方法确认胃管位置:
回抽胃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为正常。
听诊法:向胃管内注入少量空气,听诊胃部气过水声。
观察气泡: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无气泡冒出(若见气泡可能误入气管)。
固定胃管
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避免牵拉脱出。
记录胃管插入深度及固定时间,便于后续观察。
灌注食物
冲管:先用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确保通畅。
灌注:缓慢推注鼻饲液(200-300ml/次),速度宜慢(15-30分钟/次),避免过快引起腹胀或呕吐。
冲管:灌注结束后再次用20-50ml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残留堵塞。
封管: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后固定于大单上,保持密闭。
三、护理要点: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胃管固定与清洁
每日检查胃管固定情况,更换胶布位置,防止皮肤压疮。
清洁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湿润,减少黏膜损伤。
口腔护理
每日2次口腔清洁(刷牙、漱口或棉球擦拭),预防细菌滋生及感染。
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等异常,及时处理。
喂养观察与记录
喂养时间:每次鼻饲间隔2-3小时,避免频繁刺激胃黏膜。
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若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喂养并通知医生。
排便情况: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颜色,评估消化功能。
胃管维护
定期更换: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降低感染风险。
堵塞处理:若胃管堵塞,先用温开水冲洗,无效时用注射器抽吸,切勿强行推注。
四、特殊情况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胃管脱出
立即停止喂养,用无菌纱布固定胃管现有位置,避免进一步滑出。
严禁自行重新插入,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处理,防止损伤鼻腔或误入气管。
误吸风险
表现:突然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
急救:立即停止喂养,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胃潴留
喂养前回抽胃液,若抽出量>150ml,暂停喂养2小时后复查,仍有潴留者需就医调整方案。
五、居家护理指导:延续医疗质量
营养液选择
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商用营养制剂或自制匀浆膳(如米汤、菜汁、肉汤混合),保证营养均衡。
避免添加药物或黏稠食物(如芝麻糊),防止堵管。
心理支持
长期鼻饲可能引发焦虑或抑郁,家属需多陪伴沟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通过感官刺激(如闻香气、听音乐)提升患者舒适感。
紧急就医指征
胃管脱出或严重堵塞无法疏通。
持续呕吐、呕血、黑便。
高热、剧烈腹痛、呼吸困难。
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