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核心目的在于安全、精准、高效地获取骨髓样本,为血液系统疾病、肿瘤骨髓转移、感染性疾病等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以下从具体用途、设计优势及临床价值三方面展开说明:
一、具体用途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
用于贫血、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疾病的病理分型与分级。例如,通过骨髓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可区分缺铁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通过骨髓活检评估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指导化疗方案选择。
监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情进展,判断是否向急性白血病转化。
肿瘤骨髓转移检测
对实体瘤(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患者,通过骨髓穿刺活检检测癌细胞是否转移至骨髓,辅助肿瘤分期与治疗决策。
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
诊断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骨髓感染,通过骨髓培养或病理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
骨髓功能评估
评估造血功能状态,如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综合征等。
监测骨髓移植效果,通过活检观察供体细胞植入情况及排斥反应。
二、设计优势
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针头、套管等组件均为一次性设计,杜绝因重复使用导致的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精准穿刺,减少并发症
针尖设计:采用三棱形针尖,斜面角度12-15度,既保证穿透力又减少骨质撕裂;针体表面纳米级抛光处理,摩擦系数低至0.15以下,配合螺旋式推进限位装置,可实现每旋转15度进针0.1毫米的精准控制。
取样槽优化:长度标准化为20±0.5毫米,槽口边缘激光切割形成显微锯齿结构,组织抓取率达95%以上,确保样本量充足。
防误刺装置:针体退出后自动锁死,锐器废弃率降低82%,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风险。
模块化设计,适配影像引导
可与CT、超声等影像设备联合应用,穿刺深度误差控制在±1mm以内,提高对深部骨髓(如脊柱、骨盆)的取样成功率。
完整操作闭环,提升效率
套件内含无菌包装的穿刺针组件、皮肤消毒棉片、局麻药注射器、标本保存瓶及医疗废弃物回收袋,简化操作流程,缩短手术时间。
三、临床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高质量骨髓样本,病理学家可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等多维度分析,减少漏诊与误诊。例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骨髓活检可快速识别特征性“柴捆细胞”,指导紧急靶向治疗。
指导个性化治疗
根据骨髓病理结果,医生可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对骨髓纤维化患者,活检可评估纤维化程度,决定是否采用JAK抑制剂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降低医疗风险
一次性使用设计结合精准穿刺技术,使并发症发生率稳定在0.12%以下(主要为局部血肿),显著低于传统重复使用针具。
支持科研与教学
配套数字化教学系统包含30个标准操作视频,覆盖成人、儿童及特殊体型患者的差异化操作要点;质量追溯系统采用激光打码技术,实现生产批号、灭菌日期、有效期的三级信息追溯,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