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方法:精准操作保障疗效
术前准备
确认产品灭菌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破损或过期产品禁止使用。
根据患者宫腔形态选择合适规格(如倒三角球囊更贴合生理结构)。
置入步骤
卷曲球囊:沿导管方向将球囊卷曲至最小尺寸,用无齿钳夹住顶端。
插入宫腔:将钳头通过宫颈管送入宫颈内口上方的子宫腔。
部分充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如3-6ml)使球囊初步展开,固定位置后松开无齿钳。
完全充盈:按产品标签标注的最大体积(通常不超过500ml)充盈球囊,确保压迫止血或分离粘连的效果。
留置时间:
宫腔粘连预防:通常留置5-7天(需遵医嘱,部分产品建议不超过24小时)。
止血:留置至出血完全停止,若子宫松弛导致效果不佳,可补充生理盐水调整压力。
取出流程
用注射器抽空球囊内液体,使其缩瘪后轻轻牵拉导管。
若球囊暴露于宫颈外,可用无菌钳辅助取出,避免损伤宫颈。
二、注意事项:细节管理降低风险
活动与用药限制
置入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防止球囊移位或脱落。
禁用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以免平滑肌收缩导致球囊滑落。
感染防控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更换内裤,避免盆浴或坐浴。
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并发症监测
移位风险:若怀疑球囊移位(如腹痛、出血增多),立即通过超声检查确认位置,必要时重新置入或改用其他防粘连措施。
过度充盈:严禁超过产品标注的最大体积,防止球囊破裂或子宫穿孔。
子宫畸形慎用: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需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是否适用。
特殊人群管理
产后止血禁忌:球囊子宫支架不适用于产后大出血(需选择专用止血球囊或手术干预)。
瘢痕子宫:虽非绝对禁忌,但需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及球囊稳定性。
术后随访
宫腔镜手术后中重度粘连患者复发率较高,建议定期复查(如每3-6个月)并通过超声或宫腔镜评估宫腔形态。
若出现月经量减少、周期性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粘连复发。
三、产品优势与临床价值
物理屏障作用:通过机械压迫减少子宫出血,同时阻隔创面与肌壁接触,降低宫腔粘连复发率(有效率达92%以上)。
生物相容性佳:硅胶材质柔软无刺激,减少过敏反应及组织损伤。
操作便捷:倒三角设计符合宫腔生理形态,易于扩张且支撑全面,医护人员可快速掌握置入技巧。
适应症广泛:适用于人工流产、宫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剔除等有创操作后的出血控制及粘连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