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完中心静脉导管包后,日常护理需严格遵循规范,以降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风险,确保导管功能正常。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一、日常活动与体位管理
避免剧烈运动
插管侧肢体(如颈内静脉插管时避免颈部过度扭转,股静脉插管时避免下肢剧烈屈伸)需减少大幅动作,防止导管移位或断裂。
睡眠时避免压迫插管部位,如股静脉插管者建议侧卧时健侧在下。
保持导管稳定
避免牵拉导管,固定敷料松动时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重新粘贴。
穿脱衣物时先脱健侧,再脱插管侧,防止衣物勾住导管。
二、导管维护与清洁
严格无菌操作
每次接触导管前需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接触导管接口时需用酒精棉片消毒接口周围。
输液或采血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并正压封管(使用预充式封管液或肝素盐水)。
敷料更换
透明敷料:每周更换1次,若敷料潮湿、松动或污染需立即更换。
纱布敷料:每48小时更换1次,出汗较多或渗血时需缩短更换间隔。
更换敷料时,由中心向外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15cm。
肝素帽/正压接头维护
每周更换1次,若接头内有血液残留或污染需立即更换。
更换时需用酒精棉片用力擦拭接头15秒,待干后连接导管。
三、感染预防与监测
观察感染征象
局部症状:插管部位红肿、疼痛、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全身症状:发热(体温>38℃)、寒战、乏力等。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可能需进行导管培养或血液培养。
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洁插管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
洗澡时建议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导管,或采用擦浴方式避免浸湿敷料。
四、血栓预防与活动建议
适度活动
长期留置导管者需每日进行插管侧肢体活动(如握拳、伸展手指),促进血液循环。
颈内静脉插管者可进行颈部轻度旋转,股静脉插管者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
观察血栓症状
上肢肿胀:颈内静脉插管侧手臂或肩部肿胀、疼痛。
下肢疼痛:股静脉插管侧大腿或小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可能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五、导管功能监测
检查导管通畅性
输液前确认导管无回血、无堵塞,输液速度正常。
若发现输液不畅,避免用力推注液体,需联系医护人员处理。
避免导管受压
睡眠时避免将导管压在身体下方,穿衣时避免导管打折或扭曲。
携带导管外出时,使用专用导管保护套固定导管,防止牵拉。
六、特殊情况处理
导管脱出
若导管部分或完全脱出,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止血,并联系医护人员。
切勿自行将导管送回体内,以免引发感染或出血。
导管破损或断裂
若发现导管外露部分破损或断裂,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固定断裂端。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活动,尽快就医处理。
七、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了解导管重要性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导管的作用(如长期输液、营养支持、血液透析等),强调日常护理的必要性。
心理调适
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并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