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887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8877

一次性使用骨穿刺包的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8-08

一次性使用骨穿刺包作为现代医疗中用于骨髓穿刺、活检及治疗的关键器械,其技术要求与使用注意事项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患者的健康。本文将从技术要求、使用前准备、操作规范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对一次性使用骨穿刺包进行详细阐述。

骨穿刺包.jpg

一、技术要求

1. 材质与灭菌

一次性使用骨穿刺包应采用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制成,如医用聚丙烯,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用性。所有组件,包括穿刺针、注射器、导管等,均需经过严格的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感染。产品包装应密封良好,具有防潮、防污染功能,并在包装上明确标注灭菌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2. 组件配置

一次性使用骨穿刺包的基本配置应包括胸骨穿刺针、无菌注射器、无菌注射针、橡胶医用手套等。根据临床需求,还可配备腰椎穿刺针、塑料镊子、玻璃注射器、医用脱脂纱布、棉球或碘伏棉球、洞巾、方巾、胶带、创可贴等选用配件。不同规格和型号的骨穿刺包应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如儿童型、成人型等,并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3. 穿刺针性能

穿刺针是骨穿刺包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穿刺针应锋利、无弯曲或倒钩,确保能够顺利穿透骨质进入骨髓腔。同时,穿刺针应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便于医生精准控制进针角度和深度。对于不同类型的穿刺针,如抽吸式、活检式、小儿式等,应根据其特定用途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临床需求。


4. 注射器与导管

注射器应密封良好,活塞灵活,能够准确测量和控制注射剂量。导管应连接紧密,确保样本的顺利采集和输送。所有组件在组装前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无漏气、漏液等现象。


二、使用前准备

1. 病史筛查与心理安抚

在使用一次性使用骨穿刺包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贫血、心肺功能不全等,评估穿刺风险。同时,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过程及可能的不适感,通过简单语言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配合度。


2. 体位固定与穿刺点选择

根据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髂后上棘穿刺时患者应侧卧、双腿屈曲,确保体位舒适且穿刺点充分暴露。医生应熟悉骨骼结构,选择既适合穿刺又不会对骨骼造成过大压力或损伤的部位。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呈灶性分布,应采取多点穿刺策略,在髂骨等部位选取多个位点进行穿刺取样,以提高取材准确性。


3. 包装检查与器械质量核查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骨穿刺包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且在有效期内。打开包装后,检查穿刺针是否锋利、无弯曲或损坏,注射器是否密封良好,以及其他辅助器械是否齐全且功能正常。如发现任何器械存在质量问题或损坏迹象,应立即更换新的穿刺包。


4. 消毒剂准备与操作室消毒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碘伏或碘酊、75%酒精等消毒剂,观察外观无变色、沉淀等异常。使用紫外线灯对操作室进行空气消毒30-60分钟,关闭门窗避免人员进出。保持操作室温度在22-26℃、湿度在50%-60%,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患者舒适度。


三、操作规范

1. 手部消毒与皮肤消毒

操作前医生应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范围不小于15cm,消毒范围逐层缩小,铺无菌洞巾。消毒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器械和穿刺点。


2. 穿刺技巧与风险控制

根据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和深度。如髂骨穿刺应垂直进针,固定器长度约1.5cm;胸骨穿刺应与骨面成30°-40°角,固定器长度约1.0cm。进针手法应平稳,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后,沿针体长轴左右旋转边进针。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


3. 骨髓液抽取与处理

根据检查需求控制骨髓液抽取量。常规涂片检查抽取0.1-0.2ml骨髓液;细菌培养抽取1.5ml注入培养瓶,过程需无菌操作。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滴在载玻片上,快速制备涂片,防止凝固影响结果。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遇“干抽”现象(即无法抽取到骨髓液),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或改用骨髓活检。


4. 压迫止血与敷料固定

插入针芯后,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3-5分钟,凝血功能异常者延长至10-15分钟,并加压包扎。碘伏消毒后贴无菌敷贴,嘱患者24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沾水。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形成,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四、术后处理

1. 废弃物处理

使用后的骨穿刺包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将废弃物放入专用包装袋或容器中,及时清运至指定处理场所,采用高温焚烧、化学消毒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2. 术后观察与并发症预防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术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