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是临床中用于输液、输血、给药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重要操作,常通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其术前准备需兼顾患者安全与操作顺利,是否空腹及检查项目需根据操作类型和患者情况综合判断。
一、术前是否需要空腹?
多数情况下无需严格空腹,但需避免过饱: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患者意识清醒,且操作时间较短(约15-30分钟),因此无需像全麻手术那样严格禁食。但需注意以下细节:
避免检查前2-3小时进食过饱:过饱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增加操作中呕吐误吸的风险,尤其是当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病或操作需长时间平卧时。
特殊情况需空腹:
联合其他需空腹的操作:如导管置入同时需进行心血管造影、胃部检查等,需遵循相关操作的空腹要求(通常禁食6-8小时)。
患者存在呕吐风险:如近期有频繁呕吐、肠梗阻等症状,术前应禁食以降低误吸概率。
术后饮食建议:操作完成后可立即恢复饮食,但需避免辛辣、过热或过硬食物,以防刺激穿刺部位。
二、术前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 基础检查:评估身体状态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评估贫血、感染)、凝血功能(如PT、APTT,预防出血)、肝肾功能(了解代谢能力)。
影像学检查:
血管彩超:评估目标静脉(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直径、走向及是否存在血栓或狭窄,确保导管可顺利置入。
胸片或超声心动图:辅助定位中心静脉位置,尤其适用于肺气肿、胸膜增厚等可能影响穿刺路径的患者。
2. 特殊检查:针对高风险患者
心肺功能评估: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需通过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确保操作安全。
碘过敏试验:若操作中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如心血管造影),需提前进行过敏试验。
抗生素过敏试验:对需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可能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需确认无过敏史。
3. 皮肤与感染筛查
穿刺部位皮肤检查:观察有无破损、感染或皮疹,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感染指标检测: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排除活动性感染。
三、术前其他关键准备
1. 患者沟通与心理准备
操作介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操作目的、步骤、可能风险(如出血、感染、气胸)及预防措施,消除焦虑。
病友交流:可邀请已成功置管的患者分享经验,增强信心。
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患者理解并同意操作。
2. 身体准备
皮肤清洁:术前1天洗澡,重点清洁穿刺部位(如颈部、锁骨下区),减少感染风险。
体位训练:根据操作部位指导患者练习特定体位(如颈内静脉置管需取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
排尿准备:术前排空膀胱,避免操作中因憋尿导致体位变动或不适。
3. 物品与设备准备
抢救物品:备好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及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多巴胺),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
导管与器械:根据操作类型选择合适导管(如单腔、双腔或三腔导管),并检查器械完整性。
四、不同操作类型的特殊要求
1. 锁骨下静脉置管
体位要求:患者取头低肩高位(Trendelenburg体位),以扩张静脉并减少气胸风险。
禁忌症:胸膜顶上升的肺气肿患者禁用,因穿刺可能穿透胸膜导致气胸。
2. 股静脉置管
适用情况:紧急情况下或颈内/锁骨下静脉无法置管时使用。
术后护理:需保持局部干燥,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以防导管移位或出血。
3. 长期留置导管(如PICC、中心静脉港)
维护培训:向患者及家属演示导管护理方法(如冲管、封管、更换敷料),确保出院后能正确维护。
活动指导: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防导管断裂或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