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三腔双囊胃管: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8-19

三腔双囊胃管是一种结合了胃管、食管气囊和胃气囊功能的多腔道医疗装置,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出血(尤其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及胃肠减压治疗。其独特的三腔设计可实现局部压迫止血、持续胃肠减压及药物灌注三重功能,显著提升临床救治效果。以下从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两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三腔双囊胃管F18.jpg

一、使用方法:规范操作保障安全

1. 置管前准备

物品准备:三腔双囊胃管(检查气囊完整性及充气导管通畅性)、50ml注射器、石蜡油、血压计、胶布、牵引装置(如沙袋或滑轮)、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

患者准备:

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要点,缓解焦虑情绪。

协助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2. 置管步骤

润滑胃管:将胃管前端涂抹石蜡油,减少插入阻力。

测量插入长度:从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距离(约45-55cm),标记刻度。

插入胃管:

经鼻腔缓慢插入,至咽喉部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推进。

插入至标记刻度后,用注射器抽吸胃液,确认胃管在胃内。

充气试验:

食管气囊:向食管气囊注入空气50-100ml(压力维持40-50mmHg),用血压计袖带包裹气囊导管,观察压力值。

胃气囊:向胃气囊注入空气150-200ml(压力维持50-70mmHg),同样监测压力。

确认气囊位置:充气后轻拉胃管,若气囊受阻于贲门或食管下端,说明位置正确。

3. 固定与牵引

固定胃管: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脸颊部,防止滑脱。

设置牵引:

将胃管末端连接负压吸引器,持续胃肠减压。

通过滑轮装置悬挂0.5-1kg沙袋,对胃管施加恒定牵引力,确保气囊压迫止血效果。

4. 监测与调整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每4-6小时用血压计监测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高导致黏膜缺血坏死或过低影响止血效果。

观察出血情况:记录胃管引流液颜色、量及性状,若引流液由暗红色转为清亮,提示出血停止。

调整牵引重量:根据出血控制情况,逐步减轻牵引重量,直至完全撤除。

二、注意事项:细节管理降低风险

1. 置管期间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昏迷患者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通气安全。

预防压疮:

定期检查鼻部、脸颊部皮肤受压情况,每2小时放松胶布1次,局部涂抹润肤剂。

牵引装置下方垫软枕,避免直接压迫皮肤。

口腔护理:

每日2-3次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口腔护理液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或出血,及时处理。

2.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黏膜损伤:

避免气囊压力过高或牵引过重,定期放松气囊(每12-24小时放松1次,每次15-30分钟)。

放松气囊前先抽尽气体,再缓慢注入少量空气,防止黏膜撕裂。

吸入性肺炎:

保持胃管通畅,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若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行胸部X线检查。

食管狭窄:

长期压迫可能导致食管瘢痕狭窄,需定期评估患者吞咽功能。

止血后尽早拔管,减少压迫时间。

3. 拔管指征与操作

拔管指征:

出血停止48小时以上。

引流液颜色转清,量减少至每日<50ml。

胃镜复查确认出血已控制。

拔管步骤:

先抽尽食管气囊及胃气囊内空气,解除压迫。

缓慢拔出胃管,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或出血征象。

拔管后继续观察24小时,确认无再次出血。

4. 特殊人群管理

儿童患者:

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避免管径过粗损伤黏膜。

牵引重量需根据体重调整(通常为0.25-0.5kg)。

老年患者: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气囊压迫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咽喉部引发呛咳或呕吐。

三、总结

三腔双囊胃管是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关键工具,其规范使用需严格掌握置管方法、压力监测、并发症预防及拔管指征。医护人员应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操作技能,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共同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与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三腔双囊胃管有望实现更精准的压力控制与更低的并发症风险,为临床救治提供更强支持。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