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一次性麻醉用针进行穿刺后,需从消毒隔离、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术后护理、饮食活动指导、心理支持与随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严格消毒与隔离
皮肤消毒:穿刺前需对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棉球由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穿刺点,避免重复接触已消毒区域,防止局部感染或败血症。
针具选择: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防止交叉感染,尤其对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
操作者防护:操作者双手也需严格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二、监测生命体征
术中监测:持续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配备急救设备(如呼吸机、氧气)以应对晕针或过敏性休克。
术后观察:局麻药注射完毕后至少观察半小时,确认药效及是否出现局麻药中毒现象(如心慌、冷汗等迷走神经亢进表现),老年患者更需警惕血压波动。
三、预防并发症
出血与血肿:拔针后按压针孔止血,检查有无皮下血肿或神经损伤。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异常肿胀,需及时就医。
气胸风险:胸背部穴位穿刺时需控制针刺深度,避免刺破胸膜导致气胸。
延迟性反应:告知患者可能存在延迟性晕针反应,建议2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四、术后护理
局部护理:术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沾水,出现局部淤青可冷敷处理。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针孔出血。
体位管理:椎管内麻醉(如腰麻)后需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防止头痛等并发症。
五、饮食与活动指导
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气血运行。
活动限制:术后72小时内不宜洗澡,保持局部干燥;根据手术类型限制活动量,如腹部手术需避免剧烈运动。
六、心理支持与随访
心理疏导:术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消除恐惧心理,取得信任与配合。若患者对医生表示怀疑,可能影响麻醉效果。
定期随访:定期评估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肠麻痹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