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腹穿包使用中的关键细节与注意事项: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管理的全流程解析

发布时间:2025-09-12

腹腔穿刺术(腹穿)是临床中用于诊断腹水性质、缓解腹腔压力或药物注射的重要操作,而腹穿包的规范使用直接影响操作安全性与患者预后。以下从术前评估、物品准备、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及术后护理等维度,详细阐述腹穿包使用中需注意的细节。

A腹腔穿刺包1(四种产品着重).jpg

一、术前评估:精准筛选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明确性

诊断性穿刺:明确腹水性质(如渗出液/漏出液、感染/肿瘤),需结合患者病史(如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恶性肿瘤)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提示腹水深度>3cm)。

治疗性穿刺:缓解大量腹水引起的呼吸困难或腹胀,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凝血状态,避免快速放液导致低血压或休克。

特殊场景:如腹腔内药物注射(如化疗药、抗生素),需确认药物无刺激性且剂量准确。

禁忌症排查

绝对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INR>1.5、血小板<50×10⁹/L)且未纠正。

肠管扩张或腹壁广泛粘连(超声提示肠管与腹壁间距<1cm)。

穿刺部位感染或皮肤破损。

相对禁忌症:

妊娠中晚期(需避开子宫体)。

精神障碍或无法配合者(需家属协助固定体位)。

患者准备

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风险(如出血、感染、肠穿孔)及替代方案(如腹腔引流管置入)。

体位训练:指导患者术前练习仰卧位或侧卧位(根据穿刺点选择),保持腹部松弛。

空腹要求:穿刺前4-6小时禁食,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二、物品准备:细节决定操作成败

腹穿包内容物核对

基础物品:无菌手套、洞巾、治疗巾、纱布、棉球、镊子、血管钳、注射器(5ml、20ml、50ml)、标本瓶、弯盘。

穿刺针选择:

诊断性穿刺:选用7-8号细针(减少组织损伤)。

治疗性穿刺:选用14-16号粗针(提高放液速度)。

特殊需求:如需腹腔内注射药物,需准备延长管及三通阀。

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5-10ml(需核对有效期及剂量)。

急救物品:肾上腺素、多巴胺、生理盐水、砂袋(用于穿刺后加压包扎)。

超声引导设备准备

实时超声定位:术前用超声标记穿刺点(避开肠管、血管及膀胱),测量腹水深度及肠管移动度。

无菌探头套:使用无菌透明敷料包裹超声探头,避免污染穿刺区域。

耦合剂选择:选用水溶性耦合剂,减少皮肤刺激。

环境与人员准备

操作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铺无菌治疗巾形成无菌区域。

人员分工:主操作者负责穿刺,助手负责固定患者体位、传递物品及观察生命体征。

光线与温度:调整室温至22-25℃,避免患者因寒冷导致肌肉紧张。

三、操作技巧:规范与灵活性的平衡

穿刺点选择与定位

常用部位:

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麦氏点对侧):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2cm:适用于腹水量较少或肥胖患者。

动态调整:根据超声实时监测肠管位置,若发现肠管靠近穿刺点,需重新定位或采用“Z”形进针法避开肠管。

局部麻醉与穿刺深度控制

麻醉技巧:

皮下注射形成皮丘,然后垂直进针至腹膜层,逐层回抽无血后注射利多卡因。

麻醉范围需覆盖穿刺点周围5cm区域。

进针深度:

成人腹壁厚度约2-3cm,肥胖患者可达4-5cm。

进针时保持负压(用注射器回抽),若突然落空感提示进入腹腔,立即停止进针。

放液速度与量控制

首次放液量:诊断性穿刺≤100ml,治疗性穿刺首次≤1000ml(肝硬化患者≤3000ml/日)。

放液速度:每分钟≤100ml,避免快速放液导致低血压或休克。

动态监测:放液过程中每5分钟测量血压、脉搏,若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容量表现,立即停止放液并平卧补液。

四、并发症预防:从源头降低风险

出血预防

凝血功能管理:术前纠正INR至<1.5,血小板>50×10⁹/L;若无法纠正,需备血或输注血小板。

穿刺路径优化:避开腹壁血管(如腹壁下动脉),超声引导下选择无血管区穿刺。

术后观察:穿刺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或腹胀加重(提示腹腔内出血)。

感染控制

无菌操作升级:

戴双层手套(内层无菌手套,外层检查手套)。

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碘伏消毒3遍(范围>15cm),待干后铺洞巾。

标本处理:

诊断性穿刺标本分装至3个试管(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避免污染。

标本瓶需标注患者信息及采集时间,2小时内送检。

抗生素使用:对高危患者(如免疫抑制、糖尿病),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一代头孢菌素。

肠穿孔规避

进针角度调整:保持针尖与腹壁呈30°-45°,避免垂直进针增加肠管损伤风险。

肠管固定技术:助手用手指轻轻按压穿刺点周围皮肤,减少肠管移动。

术后观察:若患者出现腹痛、板状腹、发热等腹膜炎表现,立即行腹部CT检查并准备手术。

五、术后护理:细节延续安全

穿刺点加压包扎

纱布覆盖: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外用透明敷料固定。

砂袋压迫:对凝血功能差或穿刺深度>4cm的患者,穿刺后用砂袋压迫30分钟。

活动限制: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弯腰提重物,防止穿刺点出血。

患者教育

症状监测:指导患者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若出现发热、腹痛或头晕需立即就医。

饮食调整:术后24小时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便秘(增加腹压导致穿刺点出血)。

随访安排:对诊断性穿刺患者,告知3-5个工作日后领取病理报告;对治疗性穿刺患者,预约下次放液时间。

医疗废物处理

锐器管理:穿刺针、注射器针头需放入锐器盒,避免针刺伤。

敷料分类:污染纱布、棉球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标注“感染性废物”。

器械清洗:腹穿包内可重复使用器械(如血管钳、镊子)需按规范清洗、消毒、灭菌。

六、特殊场景处理:个性化应对挑战

肥胖患者

超声引导强化:因腹壁脂肪厚,需延长超声探头频率(如3.5-5MHz)以提高穿透力。

穿刺针加长:选用15cm以上穿刺针,确保穿透腹壁进入腹腔。

体位调整:让患者半卧位(30°-45°),利用重力使腹水下沉至穿刺点。

妊娠患者

穿刺点下移:避开增大的子宫,选择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方3-4cm处。

超声实时监测:确认穿刺针未进入子宫或胎盘。

放液量控制:每次≤500ml,避免诱发早产。

儿童患者

穿刺针选择:根据年龄选用4-6号细针(如新生儿用4号针)。

镇静与固定:对无法配合的儿童,术前30分钟口服水合氯醛(10%溶液0.5ml/kg)镇静,并由家属协助固定体位。

放液速度:每分钟≤50ml,避免快速放液导致低血压。

结语

腹穿包的使用需兼顾规范性与灵活性,从术前评估的精准性到术后护理的延续性,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安全与操作成功。医护人员应通过持续培训、案例复盘及多学科协作,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将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最终实现“精准、安全、人文”的医疗目标。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