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887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8877

集采常态化下的“破局者”:创新医疗耗材的定价权与生态重构

发布时间:2025-09-17


当国家集采政策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医疗耗材行业长期存在的价格虚高、利益链条冗长等顽疾时,一场关于“定价权”与“生态重构”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上演。在这场变革中,创新医疗耗材企业不再是被动接受政策调整的旁观者,而是以“破局者”的姿态,通过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和生态协同,重新定义行业规则,掌握属于自己的定价权。

 

一、集采常态化: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折点

2018年国家药品集采试点启动以来,集采政策已从药品领域延伸至高值医用耗材,覆盖骨科、心血管、眼科等多个领域。截至2025年,国家已开展多批高值耗材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超80%,部分品种降幅甚至超过90%。例如,人工关节集采后,价格从3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冠脉支架集采后,价格从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

 

然而,集采的终极目标并非单纯降价,而是通过“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机制,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正如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所言:“集采的核心是重构医疗生态,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宜的药品和耗材,让企业回归创新本质。”

 

二、创新医疗耗材的定价权:技术壁垒与临床价值的双重支撑

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传统耗材企业因同质化竞争陷入“价格内卷”,而创新企业则凭借技术壁垒和临床价值,在集采中掌握定价主动权。

 

1. 技术壁垒: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以可降解心脏支架为例,传统金属支架需终身留存体内,可能引发晚期血栓等并发症,而可降解支架在完成血管支撑使命后逐渐降解,避免二次手术风险。威高股份研发的第三代可降解支架,降解率突破98%,术后再狭窄率从15%降至3.2%,成为国产替代的标杆案例。在集采中,该产品凭借技术优势获得较高报价权,单价虽较传统支架高30%,但因临床效果显著,仍被医疗机构广泛采购。

 

另一案例是微创医疗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传统手术需开颅放置金属夹,而微创的密网支架通过更细的输送系统(0.017英寸)和更高的金属覆盖率(30%-35%),将动脉瘤破裂风险从10%降至2%。该产品集采中选后,价格虽下降40%,但因临床需求刚性,市场份额从15%提升至35%,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抵消降价影响,实现“以量换价”。

 

2. 临床价值: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管理”的升级

老龄化社会下,慢性病管理成为医疗耗材的核心场景。以糖尿病监测耗材为例,传统血糖仪需患者每日多次采血,而智能胰岛素泵与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通过皮下传感器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系统自动调整胰岛素输注量,将血糖控制达标率从30%提升至65%。尽管CGM耗材单价是传统血糖仪的10倍,但因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仍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企业通过“疗效付费”模式获得合理利润。

 

类似案例还包括乐普医疗的智能输液系统,通过集成压力传感器与物联网模块,实时监测输液速度、剩余量与患者生命体征,将护理效率提升50%。该系统虽使输液器单价从0.5元提升至15元,但因解决基层医疗痛点,被纳入集采目录,企业通过“耗材+服务”模式实现增值。

 

三、生态重构: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进化

集采常态化不仅重塑了定价权,更推动医疗耗材行业从“产品竞争”转向“生态竞争”。创新企业通过构建“耗材+设备+服务”的闭环生态,提升竞争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耗材与设备的协同:从“单品爆款”到“解决方案”

爱康医疗是骨科耗材领域的“隐形冠军”,其核心优势在于将关节假体、脊柱内固定系统等硬件与AI术前规划软件、3D打印定制化导板等软件深度融合。医生上传患者CT数据后,系统可在10分钟内生成个性化手术方案,并3D打印出与患者骨骼完美匹配的导板,将手术精度从毫米级提升至微米级。2025年,爱康医疗的定制化耗材业务占比达40%,客户留存率超9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耗材与服务的协同:从“一次性交易”到“长期伙伴”

蓝帆医疗在冠脉支架集采中中标后,并未止步于产品降价,而是通过“耗材+康复服务”模式拓展价值链。企业为患者提供术后康复指导、定期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将单次支架植入收入延伸为长期健康管理收入。2025年,蓝帆医疗的康复服务收入占比达25%,患者复购率提升40%,形成“产品+服务”的双重护城河。

 

3. 国内与国际的协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

在集采压力下,国产企业加速出海,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话语权。乐普医疗的冠脉支架获得FDA突破性设备认定,海外售价较国内高3倍;微创医疗在巴西建厂生产医用耗材,生产成本较国内低25%;蓝帆医疗参与制定ISO 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修订,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

 

四、未来展望:创新与普惠的共生生态

集采常态化下,创新医疗耗材企业的破局之道,在于以技术突破构建定价权,以生态协同重构行业规则,最终实现“创新惠及患者、企业获得回报、产业持续升级”的三方共赢。

 

正如某三甲医院院长所言:“集采不是企业的‘紧箍咒’,而是行业的‘净化器’。它淘汰了低质低价产品,为创新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它倒逼企业回归临床价值,推动医疗耗材从‘工具’进化为‘伙伴’。”

 

在这场变革中,那些既能“仰望星空”——突破技术瓶颈,又能“脚踏实地”——深耕临床需求的企业,终将成为集采常态化下的“破局者”,引领医疗耗材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未来。

麻醉穿刺套件.jpg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