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喉镜窥片是一种辅助喉镜暴露声门、助力气管插管的无菌医用耗材,其使用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解剖结构:评估患者张口度(<3指宽提示可能存在困难气道)、颈椎活动度(颈椎损伤患者需采用“悬吊法”或使用Macintosh 3号窥片)、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患者需优先选择视频喉镜或纤支镜)。
特殊人群:哮喘/COPD患者插管前需预充氧至SpO₂≥95%;饱胃患者需按快速序列诱导(RSI)流程操作,使用Sellick手法防止反流误吸。
型号选择:成人常规使用Macintosh 3-4号或Miller 2-3号;小儿根据年龄选用Miller 0号(新生儿)至2号(学龄前儿童)。
设备准备
光源系统:确认灯泡亮度≥300流明,避免视野昏暗导致误操作。
吸引装置:测试负压吸引力(-80至-120mmHg),确保术中可及时清除分泌物。
急救药物:备好肾上腺素(1:10000)、利多卡因(2%)及肌松剂(如罗库溴铵),应对突发喉痉挛或插管困难。
患者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15-30°,颈部前屈,使口轴、咽轴、喉轴成直线,优化窥片插入路径。肥胖患者需肩下垫高10-15cm,增加颈椎伸展度。
二、术中操作
窥片安装
将一次性喉镜叶片正确安装在可视喉镜伸缩杆上,听到“咔嗒”声确认卡扣已锁住。未插管前请勿取下包装袋,确保叶片处于无菌状态。
插入窥片
体位调整:左手持喉镜,右手开放口腔。窥片沿右侧口角进入,避开舌体,避免压迫舌根。
暴露声门:缓慢推进至会厌谷,上提喉镜(非撬动)暴露声门。预先涂抹抗雾剂(如碘伏)或使用加热窥片,减少镜头起雾。
导管插入:将导管呈执笔式插入,沿着喉镜导管槽送达声门下区,助手拔出导丝,再进3-5cm,确认导管放置在气管内。
操作细节
表面麻醉:插管前2分钟喷洒2%利多卡因(总量≤4mg/kg),降低喉反射。
肌松剂使用:在全麻诱导后、插管前1分钟给予罗库溴铵(0.6mg/kg),确保声门松弛。
预充氧:插管前给予100%氧气吸入3-5分钟,延长安全窒息时间(从30秒延长至8分钟)。
时间控制:从开放口腔到确认导管在气管内的时间应≤30秒,超时需退出喉镜重新面罩给氧。
三、术后处理
安全处理
窥片丢弃:检查完毕后,将一次性喉镜窥片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丢弃,避免随意丢弃造成污染。
仪器清洁: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拭可见污染物,高水平消毒(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20分钟,或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患者观察
并发症处理:
牙齿损伤:立即停止操作,检查口腔,脱落牙齿需保存于生理盐水中供再植。
喉痉挛:暂停刺激,100%氧气加压给氧,必要时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或琥珀胆碱(1mg/kg)。
术后疼痛:局部冷敷,口服布洛芬(400mg/次,每日3次)缓解症状。
插管失败处理:首次失败后立即面罩给氧,评估是否需更换窥片类型;两次失败后呼叫上级医师,准备喉罩、纤支镜或环甲膜切开包;三次失败且SpO₂<90%时,按“无法插管、无法通气”(CICV)流程处理,紧急行环甲膜切开。
设备维护
光源检测:每月用照度计测量窥片亮度,低于标准值时更换灯泡。
电池维护:视频喉镜电池电量需≥80%,长期存放时每3个月充电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