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管是通过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为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方式,其护理需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以下是鼻饲管护理的核心要点及注意事项,结合临床规范与居家操作需求整理如下:
一、基础护理要点
管道固定与清洁
固定方式:采用“Y字型”鼻贴固定胃管,每日检查鼻贴是否松动,外露刻度变化>3cm提示脱管风险。固定位置需避开鼻翼压疮高发区,每24-48小时更换胶布。
鼻腔清洁:用棉签蘸取温水每日擦拭鼻腔分泌物,交替更换固定位置,防止皮肤压伤或感染。
管道冲洗:每次喂养前后用20-30ml温开水脉冲式冲洗管道(推-停-推手法),持续输注期间每4小时冲管一次,夜间不间断输注也需执行。
体位管理
喂养时:抬高床头30-45°,保持半卧位,减少反流误吸风险。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喂养后:维持原卧位30分钟以上,防止食物逆流。
冲管时:同步摇高床头,结束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
口腔护理
每日进行2-3次口腔清洁(刷牙、漱口或棉球擦拭),预防细菌滋生和感染。
长期鼻饲患者需特别关注口腔黏膜状态,及时清理唾液和分泌物。
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确认胃管位置
喂养前:回抽胃液观察颜色(透明或淡黄色为正常,咖啡色或鲜红色需立即就医),或注入空气听气过水声。
禁忌操作:若抽出咖啡色液体可能提示胃出血,需停止喂养并就医。
鼻饲液管理
温度控制:鼻饲液温度需精确至38-40℃(接近人体腹腔温度),可用滴腕测试(1-2滴鼻饲液滴于手腕内侧,温热无灼感即合格)或自动恒温杯垫维持。
浓度与剂量: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2-3小时。
匀浆膳需现配现用,冷藏保存≤24小时,复温后未用完即丢弃。
避免注入空气,推注时注射器需排尽气体。
药物处理:药片需研碎溶解后注入,避免与新鲜果汁或奶液同注(防止凝块)。
速度控制
缓慢推注营养液,建议使用营养泵或重力滴注,200-300ml/次需15-30分钟完成。
避免速度过快导致胃肠道不适或误吸。
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胃管堵塞
预防:每次喂养前后用温水冲洗管路,避免注入黏稠食物(如芝麻糊)或未过滤的膳食纤维。
处理:若堵塞,尝试用20ml温水脉冲式冲管,切勿暴力冲洗。
误吸风险
表现:突然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
急救:立即停止喂养,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胃管脱出
禁忌:切勿自行重新插入,需由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预防:每日检查胃管外露刻度,固定牢固,避免牵拉。
胃肠道反应
腹泻/腹胀:可能因喂养速度过快或温度不适,需调整方案。
呕吐/胃管周围渗液:警惕胃管移位或胃肠道不耐受,需重新确认位置。
四、长期护理与心理支持
管道更换周期
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聚氨酯管≤42天。超期使用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营养与心理支持
科学搭配: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商用营养制剂或自制匀浆膳,保证食材卫生、营养均衡。
心理关怀:长期鼻饲可能引发焦虑或抑郁,家属需多陪伴沟通,通过感官刺激(如闻香气、听音乐)提升患者舒适感。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胃管脱出或严重堵塞无法疏通。
持续呕吐、呕血、黑便。
高热、剧烈腹痛、呼吸困难。
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躁动)。
五、居家护理实操技巧
冲管手法:注射器倾斜45°缓慢推注,形成水流湍流效应,提升管壁清洁效率。
温度监测:微波炉加热后静置3分钟匀热,或使用自动恒温杯垫维持40℃±2℃。
记录管理:记录喂养时间、鼻饲液种类及量、患者反应、排便情况等,便于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总结:鼻饲管护理需以“安全、清洁、规范”为核心,通过科学操作、密切观察和及时沟通,降低并发症风险,帮助患者维持营养、促进康复。家属和护理者应定期参加医院培训,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共同为患者筑起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