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管置管是一种将特制的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用于向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医疗手段。在鼻饲管成功置入后,科学、细致的护理对于保障患者健康、预防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将详细介绍鼻饲管置管后的护理方法。
一、基础护理要点
(一)固定稳妥
鼻饲管固定不牢可能导致管道移位、脱出,影响鼻饲效果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应使用医用胶布将鼻饲管妥善固定于患者鼻翼两侧及脸颊部,固定时要保证胶布粘贴牢固且不影响患者呼吸和面部舒适度。对于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约束带固定其双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同时,要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如发现胶布松动或脱落,应及时重新固定。
(二)保持清洁
保持鼻饲管及周围皮肤的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每天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患者鼻腔,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对于鼻饲管插入部位的皮肤,要观察有无红肿、破损等情况,如有污渍或分泌物,应及时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此外,鼻饲管本身也要定期冲洗,一般每4 - 6小时用20 - 30ml温水冲洗一次,防止管腔堵塞。
(三)体位适宜
鼻饲时及鼻饲后30分钟内,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 - 45°,呈半卧位。这种体位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减少食物反流和误吸的风险。如果患者因病情不能抬高床头,应尽量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同时,要避免患者在鼻饲过程中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导致鼻饲管移位或食物反流。
二、鼻饲操作规范
(一)食物准备
鼻饲食物应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菜汤、鱼汤、牛奶、豆浆、营养液等。食物温度应控制在38℃ - 40℃,接近人体体温,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可将食物滴在前臂内侧测试温度,感觉不烫为宜。此外,食物要现用现配,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变质。
(二)鼻饲量与速度
鼻饲量和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消化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适当减少每次鼻饲量,增加鼻饲次数。鼻饲速度要缓慢,一般每分钟50 - 80ml,避免快速灌注导致胃内压力过高,引起食物反流和呕吐。
(三)操作流程
在进行鼻饲操作前,要先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回抽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然后,将患者床头抬高至适宜体位,用注射器缓慢注入食物。注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呛咳、呼吸困难、腹胀等不适症状。鼻饲完毕后,要用20 - 30ml温水冲洗鼻饲管,防止食物残留堵塞管道。最后,将鼻饲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并固定。
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一)误吸
误吸是鼻饲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为预防误吸,除保持适宜体位外,还要注意鼻饲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误吸症状,应立即停止鼻饲,让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腹泻
鼻饲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原因可能与食物温度过低、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细菌污染或患者对食物不耐受等有关。为预防腹泻,要严格控制食物温度、浓度和速度,保证食物新鲜卫生。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应暂停鼻饲,观察腹泻的次数、性质和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根据腹泻的原因进行处理,如调整食物种类和剂量、使用止泻药物等。
(三)便秘
长期鼻饲患者由于活动量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摄入不足等原因,容易发生便秘。为预防便秘,可在鼻饲食物中适当添加蔬菜汁、水果汁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翻身、按摩腹部等。如果患者出现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等通便药物,必要时进行灌肠处理。
(四)鼻饲管堵塞
鼻饲管堵塞是常见的护理问题,多由食物残渣堵塞管腔所致。为预防鼻饲管堵塞,每次鼻饲前后要用温水充分冲洗管道。如果发生堵塞,不可强行灌注,以免损坏鼻饲管。可先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空气反复冲洗管道,若无效,可用含碳酸氢钠的溶液或胰酶溶液浸泡管道,待堵塞物溶解后再用温水冲洗干净。
四、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一)心理支持
鼻饲患者由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鼓励。向患者解释鼻饲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认识到鼻饲是暂时的,待病情好转后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感受,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鼻饲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至关重要。要向他们讲解鼻饲管的护理方法、鼻饲操作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知识。指导家属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无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以及如何正确记录鼻饲量和患者的饮食情况。此外,还要告知家属在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护理要点,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
鼻饲管置管后的护理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科学的基础护理、规范的鼻饲操作、有效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以及全面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可以提高鼻饲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