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刺包(骨髓穿刺包)适用于以下类型的手术及临床场景,涵盖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估及特殊治疗需求:

一、核心诊断类手术
血液系统疾病确诊
白血病:通过骨髓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学异常,结合免疫分型、基因检测明确分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检测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及异常免疫球蛋白分泌,辅助诊断及分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评估骨髓造血功能,观察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减少情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及病态造血现象。
寄生虫感染及细菌学检测
疟疾、黑热病:骨髓涂片找疟原虫或利什曼原虫,确诊寄生虫感染。
败血症、骨髓炎:骨髓培养检测病原菌,指导抗生素治疗。
不明原因血细胞异常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或形态学异常(如巨幼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治疗评估类手术
血液病疗效监测
化疗后评估:白血病化疗后复查骨髓,判断是否达到完全缓解(如原始细胞比例<5%)。
骨髓移植评估:移植前检测供体骨髓干细胞数量及活性,移植后监测嵌合率。
肿瘤分期与转移检测
淋巴瘤、实体瘤骨髓转移:通过骨髓穿刺发现肿瘤细胞浸润,辅助肿瘤分期(如IV期淋巴瘤)。
三、特殊治疗类手术
骨髓干细胞采集
自体/异体干细胞移植:采集骨髓干细胞用于造血重建,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
骨髓活检辅助
结合骨髓穿刺与活检,评估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症等疾病的病理改变。
四、其他适应症
不明原因发热
排除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行骨髓培养或涂片找寄生虫。
代谢性疾病诊断
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脂质沉积症,通过骨髓检查发现特征性细胞(如戈谢细胞)。
五、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绝对禁忌症:血友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20×10⁹/L)、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相对禁忌症:晚期妊娠、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松。
操作要点:
穿刺部位首选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胸骨穿刺需严格掌握角度(30°-40°斜行刺入)。
抽取骨髓液量控制在0.1-0.2ml,避免稀释。
术后压迫止血10-20分钟,保持穿刺点干燥48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