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刺包作为骨髓检查的核心工具,主要用于获取骨髓样本以进行病理学、细胞学或微生物学分析。以下是需要使用骨穿刺包的具体情况,按临床场景分类说明:

一、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
白血病及相关疾病
适应症:疑似急性/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目的:通过骨髓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学异常(如原始细胞比例、Auer小体),结合免疫分型、基因检测明确分型及预后。
典型场景: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或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显示白细胞异常增高或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适应症:全血细胞减少且网织红细胞降低。
目的:评估骨髓造血功能,观察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减少情况,排除其他疾病(如MD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典型场景:患者长期依赖输血,骨髓活检显示“空巢现象”。
多发性骨髓瘤
适应症:骨痛、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伴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
目的:检测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及异常免疫球蛋白分泌,结合X线检查明确骨破坏。
典型场景:中老年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血尿轻链蛋白阳性。
二、肿瘤相关诊疗
骨转移癌筛查
适应症: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患者出现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
目的:通过骨髓穿刺发现肿瘤细胞浸润,辅助肿瘤分期(如IV期)。
典型场景: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出现腰背痛,骨扫描显示多发性骨代谢活跃灶。
淋巴瘤骨髓浸润评估
适应症:霍奇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评估。
目的:检测骨髓中淋巴瘤细胞比例,判断是否为IV期(骨髓受累)。
典型场景: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淋巴瘤,需明确疾病分期。
CT引导下深部骨病变活检
适应症:椎体、骨盆等深部骨病变或定位要求高的局限骨病变(如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
目的:在CT引导下精准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型。
典型场景:儿童患者出现进行性跛行,X线显示股骨远端溶骨性破坏。
三、感染性疾病排查
长期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
适应症:发热>2周且抗生素治疗无效,伴贫血、白细胞减少。
目的: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布鲁菌病)。
典型场景:牧区患者出现反复高热,血培养阴性,骨髓涂片发现布鲁菌。
寄生虫感染确诊
适应症:疟疾、黑热病等流行区患者。
目的:骨髓涂片找疟原虫或利什曼原虫,直接确诊感染。
典型场景:非洲务工人员回国后出现周期性寒战、高热,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
骨髓炎病原学检测
适应症:长骨干骺端红肿、疼痛伴高热。
目的:骨髓培养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指导抗生素治疗。
典型场景:儿童胫骨近端红肿,X线显示骨质破坏,血象白细胞显著升高。
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诊断
戈谢病、尼曼-匹克病
适应症:婴幼儿出现肝脾肿大、发育迟缓。
目的:骨髓细胞特殊染色发现戈谢细胞(洋葱皮样结构)或海蓝组织细胞,结合酶学检测明确诊断。
典型场景: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患儿出现反复鼻出血、骨痛。
脂质沉积症筛查
适应症:不明原因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
目的:骨髓活检观察脂质沉积情况,辅助诊断。
典型场景:青少年患者出现行走困难,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害。
五、治疗评估与随访
化疗后疗效监测
适应症: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复查。
目的:评估骨髓抑制程度及原始细胞比例,判断是否达到完全缓解。
典型场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完成诱导化疗后,需复查骨髓。
骨髓移植评估
适应症:自体/异体干细胞移植前供体评估及移植后监测。
目的:检测供体骨髓干细胞数量及活性,移植后监测嵌合率。
典型场景:异体干细胞移植后30天,需复查骨髓明确造血重建情况。
六、特殊人群适用场景
儿童血液病诊断
适应症:儿童白血病、缺铁性贫血等。
目的:使用儿童专用骨穿刺包(穿刺针更细、注射器容量更小),减少对儿童造血功能的影响。
典型场景:2岁患儿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血象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老年患者骨髓评估
适应症: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目的: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肿瘤骨髓浸润。
典型场景:70岁患者出现进行性贫血,骨痛,需明确病因。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绝对禁忌症:血友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20×10⁹/L)、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相对禁忌症:晚期妊娠、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松。
操作要点:
穿刺部位首选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胸骨穿刺需严格掌握角度(30°-40°斜行刺入)。
抽取骨髓液量控制在0.1-0.2ml,避免稀释。
术后压迫止血10-20分钟,保持穿刺点干燥48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