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通俗语言与关键操作步骤,帮助用户安全、正确地使用产品:

一、使用方法(分步说明)
1. 准备工作
洗手消毒: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检查包装:确认导尿包外包装无破损、过期(通常有效期为2-3年),打开后检查内部物品是否齐全(导尿管、润滑剂、消毒棉片、收集袋等)。
环境准备:选择清洁、私密的空间,铺上一次性隔尿垫或毛巾,防止尿液外溅。
2. 操作步骤
体位调整:
男性:平躺,双腿微微分开外展。
女性:平躺,双腿屈膝向腹部靠近,暴露尿道口。
消毒尿道口:
撕开消毒棉片包装,以尿道口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女性需从前向后,避免污染阴道)。
等待30秒自然干燥,无需重复擦拭。
润滑导尿管:
打开润滑剂,均匀涂抹在导尿管前端(约5-10cm),减少插入时的摩擦。
插入导尿管:
男性:左手固定阴茎,右手持导尿管沿尿道方向缓慢插入,深度约18-22cm(至尿液流出)。
女性:用左手分开阴唇,右手持导尿管轻柔插入尿道口,深度约4-6cm(至尿液流出)。
注意:插入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尿道损伤。
连接收集袋:
尿液流出后,将导尿管末端与收集袋的接口紧密连接,确保密封无漏气。
固定收集袋于低于膀胱的位置(如床边),利用重力引流尿液。
3. 使用后处理
拔管时机:
短期导尿(如术后24-48小时):遵医嘱按时拔除。
长期导尿(如卧床患者):需定期更换导尿包(通常每7天一次)。
拔管方法:
夹闭收集袋,用注射器抽吸导尿管气囊内的空气/液体(如有),轻柔拔出。
废弃处理:
将使用过的导尿管、收集袋等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扎紧后按医院或社区要求丢弃(不可随意丢弃)。
再次洗手消毒。
二、注意事项(关键风险点)
1. 操作安全
严格无菌:避免触碰导尿管插入部分,防止细菌侵入尿道。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导尿包使用后需丢弃,重复使用会大幅增加感染风险。
过敏反应:若对橡胶、硅胶或润滑剂成分过敏,需提前告知医生,选择抗过敏材质产品。
2. 并发症预防
尿路感染:
症状:发热、尿液浑浊、下腹疼痛。
预防: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收集袋低于膀胱,避免尿液逆流。
尿道损伤:
表现:插入时疼痛、出血。
处理:立即停止操作,联系医护人员。
膀胱痉挛:
症状:突然尿意、下腹剧痛。
缓解:调整导尿管位置,或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
3. 特殊人群
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刺激子宫引发宫缩。
儿童:选择专用小号导尿管,插入深度需根据年龄调整(通常为成人深度的1/2)。
前列腺增生患者:男性插入困难时,可先尝试改变体位(如侧卧)或使用润滑剂。
4. 日常护理
定期更换:即使未达到使用期限,若发现导尿管堵塞、收集袋破损,需立即更换。
活动限制:使用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压迫导尿管,防止移位或脱落。
饮食建议: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减少尿液浓缩对尿道的刺激。
三、常见问题解答
Q:导尿包使用后尿液漏出怎么办?
A:检查导尿管与收集袋连接是否紧密,或调整收集袋位置(需低于膀胱)。
Q:可以自己在家更换导尿包吗?
A:短期导尿可由家属协助,但长期导尿建议定期到医院由护士操作,降低感染风险。
Q:导尿包使用期间能洗澡吗?
A:可以淋浴,但需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导尿管,洗后用干净毛巾擦干周围皮肤。
总结:正确使用导尿包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轻柔操作,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如发热、出血),应立即就医。对于非专业人士,建议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首次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