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遵循以下分步消毒流程及关键注意事项:

一、消毒前准备
个人防护
穿戴无菌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隔离衣,避免操作人员皮肤或呼吸道接触污染物。
若穿刺针已接触患者体液或组织,需先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封装,再进入消毒环节。
环境准备
在专用消毒室或清洁区操作,确保台面、地面无杂物,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消毒工具(如镊子、容器)需提前高压灭菌或浸泡于75%乙醇中备用。
穿刺针预处理
立即处理:使用后立即将穿刺针放入含酶清洗液的密闭容器中,防止血液或组织干燥固化。
初步冲洗:用流动水冲洗针管内外,去除可见污染物(如血液、组织碎片)。
二、消毒步骤
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首选)
适用场景:可耐受高温、高压的金属穿刺针(如腰椎穿刺针、骨髓穿刺针)。
操作流程:
将穿刺针装入专用灭菌盒,避免针尖刺破包装。
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设置参数:121℃持续15-30分钟(或134℃持续3-4分钟)。
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检查包装完整性及灭菌指示卡变色情况。
优势:灭菌效果可靠,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方法2:化学浸泡消毒
适用场景:不耐高温的塑料或特殊材质穿刺针(如某些动脉穿刺针)。
常用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500-1000mg/L,浸泡30分钟。
过氧乙酸:浓度0.2%-0.5%,浸泡15-30分钟。
戊二醛:浓度2%,浸泡10小时(需激活后使用)。
操作流程:
将穿刺针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确保针管内外无气泡。
到达规定时间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次,去除残留消毒剂。
晾干或用无菌纱布擦干,存放于无菌容器中。
注意:戊二醛有刺激性气味,需在通风环境中使用,并佩戴防毒面具。
方法3:气体灭菌(环氧乙烷)
适用场景:精密或复杂结构的穿刺针(如某些微创手术用针)。
操作流程:
将穿刺针放入专用灭菌袋,密封后置于环氧乙烷灭菌柜。
设置参数:温度54℃±2℃,相对湿度60%-80%,环氧乙烷浓度600-800mg/L,灭菌时间4-6小时。
灭菌后通风解析12-24小时,去除残留气体。
优势:对材料无腐蚀性,适用于热敏感器械。
三、消毒后处理
质量检查
目视检查穿刺针:针尖无弯曲、针管无裂纹、连接处无松动。
功能性测试:模拟使用场景(如注射生理盐水),确认针管通畅、无泄漏。
储存管理
将消毒后的穿刺针放入无菌包装袋,标注消毒日期、有效期及操作者姓名。
存放于干燥、通风、避光的专用柜中,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60%。
记录与追溯
填写消毒记录表,包括穿刺针型号、消毒方法、时间、操作者及结果。
保留记录至少3年,以便追溯感染源时核查。
四、关键注意事项
避免交叉污染
消毒过程中严禁用手直接接触穿刺针内部,需使用无菌镊子或器械夹取。
不同患者使用的穿刺针需分开消毒,禁止混用消毒液。
消毒剂浓度监测
含氯消毒剂需每日监测浓度,低于有效范围时立即更换。
戊二醛需每周监测浓度,激活后使用时间不超过14天。
特殊材质处理
镀层穿刺针(如某些超声引导针)避免使用强腐蚀性消毒剂,优先选择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
塑料穿刺针需确认耐温范围,防止高温变形。
职业安全防护
处理污染穿刺针时,若发生针刺伤,需立即挤压伤口排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废弃消毒液需按医疗废物处理,禁止直接倒入下水道。
五、常见问题解答
Q:穿刺针消毒后有效期多久?
A:高压灭菌包装完好者有效期6个月;化学浸泡消毒者建议24小时内使用。
Q:能否重复使用一次性穿刺针?
A:绝对禁止!一次性穿刺针设计为单次使用,重复使用会导致断裂、感染风险激增。
Q:消毒不彻底会导致什么后果?
A: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如脓肿)、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消毒流程及注意事项,可最大限度降低穿刺针相关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