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一次性麻醉穿刺套件在使用过程中,需围绕术前评估、操作规范、并发症监测、设备维护四大核心环节构建全流程监控与维护体系

发布时间:2025-11-13

具体要点如下: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AS-E SⅡ.jpg


一、术前评估:风险前置筛查

患者禁忌症排查

严格筛查凝血功能障碍(INR>1.5)、脊柱畸形(如强直性脊柱炎)、局部感染史、皮肤感染症、休克、脊髓结核或重度变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此类患者使用套件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

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的患者需提前3天停药,以降低出血风险。

体位选择与优化

侧卧位时,患者需屈髋屈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研究显示,此体位下L3-L4椎间隙暴露准确率从72%提升至89%,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二、操作规范:精准执行每一步

无菌操作与定位技术

采用“无触碰技术”(Non-Touch Technique),医护人员戴双层无菌手套,仅通过器械接触套件,避免污染风险。

超声引导定位已成为金标准。通过高频探头(5-10MHz)实时显示椎体、黄韧带及硬膜外腔的解剖结构,穿刺成功率从盲穿的65%提升至92%。例如,某三甲医院使用AS-E/S II型套件,在超声引导下处理肥胖患者(BMI 38)的剖宫产手术,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98%,较传统盲穿法效率提升40%。

穿刺技巧与药物输注

采用“两步法”:先以18G硬膜外针突破黄韧带(阻力消失感),再置入25G腰麻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进针深度需根据患者体型调整(成人平均4-5cm),每进针1cm回抽一次,避免误入血管。

硬膜外麻醉时,首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计算(如0.2%罗哌卡因15-20ml),并通过低阻力注射器感知负压变化,确认导管位置正确。

导管管理

导管需通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其弹性可减少移位风险。置管过程中,在穿刺针未退出前,禁止前后拉扯麻醉导管,避免穿刺针切断导管。

拔出麻醉导管时,应缓慢拔出,严禁过快或猛力抽拉,防止损伤神经或血管。

三、并发症监测:实时响应异常

生命体征动态观察

术后2小时内每1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若出现低血压(收缩压<90mmHg),需立即静脉补液(如乳酸钠林格液500ml)并调整麻醉平面。

感染防控

敷料每24小时更换一次,感染率可从3.2%降至0.8%。若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渗液或发热,需立即局部消毒并更换敷料,严重者需拔管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神经损伤识别

观察患者有无下肢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若怀疑神经损伤,需立即停止操作并请神经科会诊。

四、设备维护:延长使用寿命与保障安全

使用后清洁与消毒

每次使用完毕后,立即用温水和中性清洁剂轻轻冲洗套件,去除残留的血液或其他污染物,随后用干净的布擦干水分,避免金属部件生锈。

推荐使用环氧乙烷或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消毒,这些方法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包括耐药性较强的病原体。消毒完成后,确保套件完全干燥,再进行妥善存放。

定期检查与功能测试

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套件进行功能性和外观检查,重点检查针头和导管部分是否有磨损、裂痕或变形。任何细微的损伤都可能影响穿刺效果和患者安全。

详细记录每次使用、清洁、消毒和检查的具体情况,包括日期、操作人员、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等,为可能出现的事故调查和责任界定提供依据。

人员培训与联合检查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维护与消毒的技能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包括设备科、感染控制科等相关部门,共同评估套件的维护与消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