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具体处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分类处理
一次性胃管包
医疗废物分类:属于感染性废物(如胃管、注射器、纱布等接触患者体液或黏膜的物品)。
处理方式:
将使用后的胃管、注射器、手套等一次性物品放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
袋口扎紧,标注“感染性废物”及日期,交由专业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回收。
特殊部件处理:
若胃管包内含锐器(如针头),需放入防刺穿的锐器盒,避免扎破垃圾袋。
可重复使用器械
清洗: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去除可见污物。
消毒:
耐高温器械(如金属部件):高压蒸汽灭菌(121℃, 20分钟)。
耐热塑料器械:煮沸消毒(100℃, 15分钟)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精密仪器:按说明书选择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
干燥与储存:消毒后彻底干燥,存放于清洁、密闭容器中备用。
二、感染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
处理时需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止体液喷溅。
操作后立即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使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
环境清洁
操作台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污染区域需单独清洁,避免与其他区域交叉。
三、医疗废物交接
记录与封存
填写医疗废物交接单,记录废物类型、重量、交接时间及双方签名。
黄色垃圾袋需密封,贴标签注明“感染性废物”及科室信息。
运输与处理
由专人按指定路线运输至医疗废物暂存点,避免泄漏。
暂存点需防鼠、防蝇、防渗漏,定期消毒。
四、特殊情况处理
患者感染性疾病
如患者为乙肝、HIV等传染病,胃管包需按“病理性废物”处理,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标注“高度感染性”。
消毒剂浓度需提高(如含氯消毒剂2000mg/L),作用时间延长至60分钟。
胃管堵塞或断裂
堵塞胃管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若无法疏通则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断裂部分需完整回收,避免残留体内,剩余部分按常规处理。
五、法规与标准
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法规。
定期培训医护人员,确保处理流程合规。
医疗废物处理机构需具备资质,交接时核对许可证。
六、常见错误与纠正
错误:将胃管包与生活垃圾混放。
纠正:严格分类,感染性废物需单独处理。
错误:重复使用一次性胃管。
纠正:一次性用品严禁复用,避免感染风险。
错误:消毒剂浓度不足或作用时间不够。
纠正:按说明书配置消毒液,确保有效浓度和接触时间。
总结
胃管包使用后的处理需以“安全、规范、无害化”为核心,通过分类、消毒、交接等环节,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医疗机构应建立标准化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并定期审计处理效果,确保符合法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