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医疗耗材企业破局带量采购:创新、成本、渠道三招制胜

发布时间:2025-10-23


 

2025年,医疗耗材带量采购已从“试点探索”迈向“常态化深耕”,全国集采覆盖高值耗材品类超80%,价格平均降幅达65%。在这场“以量换价”的变革中,企业如何突破利润压缩、同质化竞争的困局?答案藏在创新突围、成本重构、渠道重塑三大战略中。

 

一、创新突围: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带量采购的核心是“去水分、保质量”,但低价竞争并非唯一出路。当普通冠脉支架价格跌破700元时,生物可降解支架、药物涂层球囊等创新产品却以3000元以上的价格占据高端市场,且中标率超90%。这揭示了一个关键逻辑:带量采购淘汰的是技术冗余产品,而非创新价值。

 

企业行动指南:

 

聚焦临床未满足需求:如骨科领域开发3D打印定制化植入物,解决传统产品适配性差的问题;心血管领域研发智能监测导管,实现术中实时数据反馈。

构建技术壁垒:通过专利布局形成“技术护城河”。例如,某企业凭借纳米涂层技术,使人工关节磨损率降低40%,在集采中以高出竞品20%的价格中标。

加速迭代周期:将研发周期从5年压缩至3年,快速响应集采目录更新。2025年,某介入治疗企业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导管产品迭代速度提升2倍,成功抢占新增市场。

二、成本重构:从“粗放管理”到“精益运营”

当集采价格逼近成本红线时,企业必须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南京某企业通过全产品带量采购模式,将200种耗材的采购成本压缩30%,同时保持服务质量,其核心策略在于:

 

1. 供应链垂直整合

 

自建原料基地:某骨科企业投资10亿元建设钛合金材料工厂,使原材料成本下降25%

数字化物流:通过RFID技术实现耗材全流程追踪,库存周转率提升40%,缺货率降至5%以下。

2. 生产流程再造

 

智能化改造: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使支架焊接良品率从92%提升至99%,单件生产成本降低18%

模块化生产:将导管产品分解为12个标准模块,通过组合生产满足不同规格需求,减少30%SKU管理成本。

3. 动态成本模型

建立“集采价格-成本-利润”实时测算系统,当某省集采报价低于成本线时,自动触发替代方案:

 

规格调整:将高端产品拆分为基础型+升级包,基础型参与集采,升级包通过院内渠道销售;

服务增值:对低价中标产品提供免费术后随访服务,提升临床粘性。

三、渠道重塑:从“单一依赖”到“生态协同”

带量采购打破了传统“经销商-医院”的单一渠道,企业需构建“集采主渠道+创新副渠道”的立体网络:

 

1. 集采渠道精细化运营

 

分级配送:在集采省份建立区域中心仓,实现48小时紧急补货”,某企业通过此模式将配送成本从15%降至8%

数据反哺:通过集采平台获取医院耗材使用数据,反向优化生产计划,使库存积压减少50%

2. 创新产品院外布局

 

DTP药房合作:与连锁药店共建“高端耗材专区”,提供术前咨询、术后康复一站式服务,2025年某企业通过此模式实现创新产品销量增长200%

互联网医院赋能:开发AI术前规划系统,医生可通过平台定制个性化耗材方案,企业按方案供应产品,形成“数据-产品-服务”闭环。

3. 国际化突围

 

新兴市场渗透: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在东南亚、中东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规避国内集采压力。某企业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已达35%

技术输出:通过专利授权、联合研发等方式,与跨国企业共享集采市场红利。

破局者说: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定义”

带量采购的本质,是推动医疗耗材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当某企业通过创新产品+精益成本+生态渠道,在集采中实现“价格降40%、销量增3倍、利润增15%”时,它证明了一个真理:政策变革不是企业的枷锁,而是重塑竞争力的契机。

 

2025年的医疗耗材战场,胜者将是那些既能“把成本做到极致”,又能“把创新做到不可替代”,更能“把渠道变成生态”的破局者。这场变革没有终局,只有持续进化的生存法则。


骨髓穿刺活检包.jpg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