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三腔双囊胃管操作流程详解:从准备到拔管的标准化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23

三腔双囊胃管(Sengstaken-Blakemore tube)是急诊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核心器械,其操作需严格遵循解剖学定位与压力管理原则。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等权威资料,系统梳理操作流程及关键要点。

三腔双囊胃管.jpg

一、操作前准备:器械与患者的双重核查

1. 器械完整性验证

气囊充气测试:使用50ml注射器向胃气囊注入200-300ml空气,食管气囊注入100-150ml空气,观察气囊膨胀均匀性及密封性。若气囊存在偏移或漏气,需立即更换管体。

刻度标记确认:在管体上标注45cm(食管气囊位置)、60cm(胃气囊起始位置)、65cm(胃内深度)三个关键刻度,确保插管深度精准。

牵引装置组装:准备0.5kg砂袋、滑轮牵引架及细带,调试牵引角度至40°-60°,避免过度牵拉导致气管压迫或气囊移位。

2. 患者评估与体位

禁忌症筛查:排除食管/胃术后解剖改变、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妊娠期患者。例如,冠心病患者气囊压迫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体位选择:取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对躁动患者可肌注安定5-10mg或使用利多卡因胶浆麻醉咽部。

鼻腔预处理:清洁鼻腔分泌物,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碱)收缩鼻黏膜,减少插管阻力。

二、插管操作:分阶段精准定位

1. 润滑与插入

润滑处理:用液体石蜡涂抹管体前端15cm及气囊表面,降低黏膜损伤风险。

鼻腔插入:经鼻孔缓慢推进管体,至咽部时嘱患者吞咽(可饮少量温水辅助),利用吞咽反射促进管体下滑。插入深度达60cm时暂停。

2. 胃内位置确认

三重验证法:

回抽胃液:使用20ml注射器抽吸,若见黄绿色液体提示管端在胃内。

气过水声:向胃管注入5ml空气,听诊器置于胃区可闻及气过水声。

气泡试验:将管端置于水中,若无气泡逸出排除误入气管可能。

3. 气囊充气与牵引

胃气囊充气:注入200ml空气,维持压力50-60mmHg(约6.8-8.0kPa),用止血钳夹闭管口后向外牵拉,至感觉中等阻力(提示气囊压于胃底贲门部)。

食管气囊充气:若仍有呕血,注入100-150ml空气,维持压力30-40mmHg(约4.0-5.3kPa),避免过度充气导致食管黏膜坏死。

牵引固定:用绷带将管体固定于鼻部,通过滑轮装置连接0.5kg砂袋,保持持续牵引力。床边备止血钳,紧急情况下可剪断管体防止窒息。

三、术后管理:动态监测与并发症预防

1. 出血观察与记录

胃液监测:每2小时抽吸胃内容物,记录颜色、性质及量。若见鲜红色血液提示再出血,需调整气囊压力或准备内镜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警惕气囊压迫导致的心律失常或低氧血症。

2. 气囊压力管理

定时放气:每8-12小时放气食管气囊15-30分钟,每12-24小时放气胃气囊15-30分钟,放气前口服液体石蜡15-20ml润滑黏膜。

压力再评估:放气后重新充气时,使用血压计监测气囊压力,确保胃气囊压力维持在50-60mmHg,食管气囊压力30-40mmHg。

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吸入性肺炎: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黏膜坏死:放气后观察鼻咽部及食管黏膜,若见溃疡或出血,需暂停气囊压迫并给予黏膜保护剂。

气囊漏气:床边备备用管体,发现漏气立即更换,避免压迫失效导致再出血。

四、拔管指征与操作规范

1. 拔管时机

出血停止标准:气囊压迫24小时后无呕血,放气观察24小时仍无出血,且胃液清亮。

内镜治疗衔接:若患者条件允许,建议24小时内行内镜治疗(如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降低再出血风险。

2. 拔管流程

气囊放气:先抽尽食管气囊气体,再抽胃气囊气体,避免负压导致黏膜撕裂。

润滑与拔管:口服液体石蜡20ml润滑管壁,缓慢旋转拔出管体,观察黏膜完整性。

术后护理:拔管后禁食6小时,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避免粗糙食物刺激黏膜。

五、操作误区与专家建议

误区1:未达标记深度即充气,导致气囊压迫食管而非胃底。纠正:严格按65cm刻度插入,确认胃内位置后再充气。

误区2:食管气囊充气过早,未先确认胃气囊位置。纠正:遵循“胃气囊优先”原则,先充胃气囊至50-60mmHg,再充食管气囊至30-40mmHg。

误区3:未用滑轮装置导致牵引失效。纠正:必须使用0.5kg砂袋通过滑轮牵引,避免直接牵拉管体。

专家共识:三腔双囊胃管是急诊止血的“最后防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操作规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蕾副主任医师强调:“操作核心在于‘精准定位、压力可控、动态监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致命并发症。”建议操作医师定期参加模拟训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