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鼻饲管使用全指南:从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8-25

鼻饲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胃内,用于向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输送营养液、药物或流食的医疗器具,广泛应用于昏迷、吞咽困难、术后康复等场景。正确使用鼻饲管不仅能保障营养供给,还能降低误吸、感染等风险。以下从适用人群、操作步骤、日常护理及常见问题处理等方面,系统介绍鼻饲管的使用方法。

7.jpg

一、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吞咽功能障碍者:如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等导致的吞咽困难。

意识障碍患者:如昏迷、植物人状态。

术后康复期:口腔、咽喉或食管手术后需短期禁食者。

早产儿或危重婴儿:无法自主吸吮时。

禁忌症

鼻腔疾病: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严重鼻炎等阻塞鼻腔者。

食管病变: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狭窄或肿瘤患者。

严重凝血障碍: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易出血者。

胃食管反流严重:频繁呕吐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二、鼻饲管使用前的准备

物品准备

鼻饲管(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型号,成人常用14-16号)

注射器(20-60ml)或鼻饲泵

润滑剂(如石蜡油)

生理盐水或温开水

胶布或固定带

听诊器(用于确认位置)

营养液或流食(需提前加热至38-40℃)

患者准备

体位:取半卧位或坐位,头部稍前倾,以减少误吸风险。

清洁鼻腔:用棉签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通畅。

心理安抚:对清醒患者解释操作目的,缓解紧张情绪。

三、鼻饲管插入操作步骤

步骤1:测量长度

成人: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胸骨下端)的距离,通常为45-55cm。

儿童:从鼻尖到耳垂,再到脐与剑突中点的距离。

步骤2:润滑导管

将鼻饲管前端2-3cm涂抹润滑剂,减少插入时对鼻腔和食道的刺激。

步骤3:插入导管

经鼻插入:从较通畅的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

患者配合:清醒患者需做吞咽动作(如喝一口水),以帮助导管顺利通过咽部。

确认位置:

听诊法:在胃部(左上腹)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

回抽法:用注射器抽取胃液,观察是否有食物残渣或胃酸。

X光确认: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保导管尖端位于胃内。

步骤4:固定导管

用胶布将鼻饲管固定于鼻翼或脸颊,避免脱落或移位。

四、鼻饲喂养操作规范

喂养前准备

回抽检查:用注射器回抽胃液,确认导管位置正常且无胃潴留(若胃液量>150ml,需暂停喂养)。

摇高床头:将床头抬高30-45°,防止反流误吸。

喂养方法

分次灌注:

每次注入量≤200ml,间隔2-4小时。

注入速度宜慢(10-15分钟/次),避免胃胀。

持续滴注:

使用鼻饲泵控制流速(20-50ml/h),适合危重患者。

营养液需现配现用,24小时内用完。

喂养后处理

冲洗导管:用20-30ml温开水冲洗导管,防止堵塞。

保持体位:继续维持床头抬高30分钟,减少误吸风险。

五、日常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和溃疡。

导管护理

定期更换:根据材质不同,鼻饲管需每4-6周更换一次(硅胶管可延长至8周)。

避免拉扯:固定带不宜过紧,防止压迫鼻腔或皮肤破损。

并发症预防

误吸:

喂养前确认胃管位置,喂养时保持床头抬高。

发现呛咳、呼吸急促立即停止喂养,并吸出胃内容物。

腹泻:

控制营养液温度(38-40℃),避免过冷或过热。

逐步增加喂养量,观察排便情况。

导管堵塞:

定期用碳酸氢钠溶液或酶制剂冲洗导管。

避免注入颗粒状食物(如未研碎的药物)。

六、常见问题与处理

问题1:鼻饲管脱出

表现:导管外露长度增加,回抽无胃液。

处理:立即停止喂养,联系医护人员重新置管,切勿自行插入。

问题2:胃潴留

表现:回抽胃液量>150ml,伴腹胀、呕吐。

处理:暂停喂养4-6小时,遵医嘱使用促胃动力药。

问题3:鼻黏膜损伤

表现:鼻腔疼痛、出血或溃疡。

处理:更换对侧鼻腔置管,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

七、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营养液,监测血糖波动。

肾功能不全者:控制蛋白质和电解质摄入量。

儿童患者:根据体重调整喂养量和速度,避免过度喂养。

结语

鼻饲管的使用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喂养方案。家属或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喂养量、胃液性状及患者反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异常情况。通过科学护理,鼻饲管可成为保障患者营养支持的安全通道,助力康复进程。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