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喉镜窥片是临床中用于快速观察喉部结构或辅助气管插管等操作的重要工具,其一次性使用的特点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供医护人员参考:
一、使用前准备
1. 环境准备
光线充足:确保操作区域无阴影,便于观察喉部结构。
清洁无菌:操作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减少污染风险。
2. 物品准备
一次性喉镜窥片:检查包装完整性,确认在有效期内。
喉镜手柄:若为可拆卸设计,需提前安装电池(LED光源)并测试亮度。
辅助工具:无菌手套、纱布、压舌板(备用)、表面麻醉剂(如1%丁卡因喷雾)、吸痰管(必要时)。
急救设备:简易呼吸器、气管导管(若需插管)、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
3. 患者准备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肩部垫高(使口轴、咽轴、喉轴成一直线)。
沟通: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缓解紧张情绪,指导其配合张口、发“啊”音。
表面麻醉:对咽喉敏感者,喷洒麻醉剂(喷雾距口咽部10-15cm,每次按压2-3次),等待1-2分钟生效。
二、操作步骤
1. 组装喉镜
打开一次性窥片包装,避免触碰窥片前端(污染风险区)。
将窥片插入喉镜手柄的卡槽,听到“咔嗒”声表示安装到位,轻拉确认固定。
2. 暴露声门
左手持喉镜:拇指与食指握住手柄,中指辅助固定患者下颌。
右手辅助张口:用纱布包裹患者上切牙,防止咬伤窥片或手指。
缓慢插入:
沿舌体右侧边缘(避免压迫舌根)将窥片送入口腔。
窥片前端抵达舌根后,轻轻上提(避免暴力下压),暴露会厌。
若会厌未完全暴露,可调整窥片角度(向前上方提拉)或请助手按压甲状软骨。
3. 观察与操作
观察内容:声带形态、活动度、有无肿物或分泌物;会厌、梨状窝等结构是否异常。
辅助治疗:
气管插管:在窥片暴露声门后,沿窥片右侧槽插入气管导管,确认导管通过声门后拔出管芯。
取异物:使用异物钳经窥片工作通道夹取异物,避免损伤黏膜。
4. 退出喉镜
操作完成后,缓慢退出窥片,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出血等异常。
协助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严格无菌原则:
操作前洗手、戴无菌手套,避免触碰窥片污染区。
窥片包装破损或过期需立即更换。
动作轻柔:
插入时避免窥片前端触碰牙齿(防止折断或损伤牙龈)。
提拉会厌时力度适中,防止舌神经损伤(表现为舌前2/3麻木)。
时间控制:
单次操作不超过5分钟,减少患者张口疲劳和咽喉黏膜水肿。
(二)患者监测
生命体征:
操作中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若SpO₂<90%需暂停操作并吸氧。
并发症预防:
牙齿损伤:使用牙垫或纱布保护上切牙,避免喉镜直接压迫。
喉痉挛:操作轻柔,避免刺激喉部,备好急救药物。
误吸:操作前吸净口腔分泌物,患者禁食禁水2小时以上。
(三)特殊人群
儿童:
选用小号窥片,插入深度约4-5cm(成人约7-8cm)。
操作时需固定头部,防止突然移动导致损伤。
老年人:
咽喉反射减弱,需警惕误吸风险。
操作后观察吞咽功能,防止隐性误吸。
孕妇:
避免长时间仰卧位(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可左侧倾斜15-30°。
(四)废弃物处理
分类丢弃:
使用后的一次性窥片需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标注“感染性废物”。
禁止与普通垃圾混放,防止锐利边缘划伤环卫人员。
环保要求:
窥片材质多为塑料,需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理,避免焚烧污染环境。
四、常见问题处理
问题 原因 处理方法
声门暴露困难 肥胖、颈短、小下颌 改用视频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辅助
窥片插入受阻 舌根后缩、会厌下垂 用压舌板压下舌根,或助手协助提拉
患者恶心呕吐 咽喉刺激、麻醉不足 暂停操作,清理口腔,重新麻醉
窥片光源不亮 电池电量不足、接触不良 更换电池或调整窥片安装角度
五、操作后记录
操作时间:记录开始与结束时间,评估操作时长是否合理。
患者反应:记录有无并发症(如牙齿松动、咽喉疼痛)。
操作结果:描述喉部结构异常或治疗措施(如插管型号、异物类型)。
总结:一次性喉镜窥片的使用需兼顾快速性与安全性,通过规范操作和严密监测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熟练掌握不同场景下的应对策略,以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