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导尿包中的导尿管使用方法遵循标准化流程,强调无菌操作与患者安全,具体步骤如下:
一、操作前准备
环境与物品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污染风险。
检查导尿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华星导尿包通常集成导尿管、润滑剂、消毒棉球、无菌手套、引流袋等,开包后需核对物品齐全性。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如成人常用16-18Fr,儿童需更细型号)。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缓解其紧张情绪。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女性患者屈膝外展,男性患者平卧并适当垫高臀部。
遮挡患者隐私部位,用温水清洁外阴部(尤其分泌物多者),保持局部干燥。
二、规范操作流程
手卫生与初步消毒
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用消毒棉球以“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初步消毒外阴部:
女性:消毒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
男性:消毒阴茎、龟头、冠状沟及尿道口。
消毒范围需足够:女性直径约15cm,男性至少10cm。
二次消毒与铺巾
更换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覆盖操作区域。
再次消毒尿道口:
女性:分开小阴唇,重点消毒尿道口及周围。
男性: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
置入导尿管
润滑导尿管:用无菌润滑剂均匀涂抹导尿管前端(约10-15cm),减少插入阻力。
插入导尿管:
女性:左手拇指、食指分开小阴唇,右手持镊夹住导尿管尖端,沿尿道口轻轻插入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
男性:左手提起阴茎,右手持导尿管插入尿道18-22cm(通过尿道狭窄部时需稍停顿),见尿液流出后继续插入2-3cm。
特殊情况处理:若遇阻力(如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可强行插入,可更换更细导管或请专科医师协助。
固定导尿管
气囊导尿管: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0-15ml(儿童5-10ml),轻拉导尿管确认固定良好,避免气囊压迫尿道黏膜。
普通导尿管:用无菌胶布将导尿管固定于患者大腿内侧或腹部,防止滑脱。
连接引流袋
将引流袋与导尿管无色腔道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气。
引流袋应悬挂于床沿低于膀胱的位置,利用重力引流尿液,防止逆流感染。
三、操作后管理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及量,记录排尿时间及异常情况(如血尿、脓尿)。
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或受压。
患者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导尿管及引流袋。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减少感染风险。
导尿管维护
定期更换:根据导尿管材质及患者情况,一般每2-4周更换一次。
尿道口护理: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保持局部清洁。
拔管时机:根据医嘱或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以促进自主排尿功能恢复。
四、风险防控要点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全程需戴无菌手套,避免触碰非无菌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动作轻柔:插入导尿管时避免用力过猛,减少尿道黏膜损伤风险。
个体化护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需减小尿管口径或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
脊髓损伤患者需避免过度牵拉导尿管,防止自主神经反射亢进。
并发症预防:
定期评估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尿路感染。
避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减少膀胱萎缩及尿道狭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