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术后需从穿刺点护理、导管维护、患者状态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及并发症预防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穿刺点护理
保持清洁干燥
穿刺后24小时内更换第一次敷料,之后每4-7天更换一次,若敷料松脱、卷曲或潮湿需立即更换。
洗澡时需用塑料保鲜膜包裹穿刺部位,避免浸水,防止感染。
观察异常情况
每日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或脓性分泌物,若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可能是感染前兆,需立即就医。
二、导管维护
保持导管通畅
每次使用前后及输注血液制品、高渗溶液后,需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根据导管类型选择浓度)正压封管,避免导管堵塞。
妥善固定导管
使用专用固定装置确保导管稳定,避免弯曲、折叠或受压。
穿着宽松衣物,防止衣物过紧导致导管移位或打折。
避免导管脱落
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5kg)或牵拉导管,防止导管脱落。
若导管意外脱落,需立即就医并告知医护人员。
三、患者状态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警惕感染、空气栓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若出现穿刺点红肿、化脓、置管侧手臂麻木、疼痛或水肿,需及时联系医院。
液体出入量记录
对于需通过导管输液或输血的患者,需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管理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鸡),减少胃肠道负担。
适当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及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伤口愈合。
活动与休息
术后24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颈部压迫,保持置管侧手臂与身体呈90°角。
逐步增加活动量,如短距离散步,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球、引体向上)。
心理支持
中心静脉导管可能影响美观,导致患者焦虑或自卑,家属和医护人员需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五、并发症预防
血栓形成预防
定期活动身体(如转腕、指间弹琴等),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长时间卧床,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预防血栓。
感染预防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需严格手卫生,确保无菌操作。
若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接受抗生素治疗。
空气栓塞预防
保持导管密闭,避免空气进入血管,若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