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887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8877

骨髓活检针的“双管齐下”:抽骨髓+取组织,一次检查全搞定!

发布时间:2025-09-20


当血常规报告上的箭头此起彼伏,当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反复纠缠,医生建议“做个骨髓检查”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既要“抽骨髓”又要“取组织”,是不是要挨两针?过程会不会很痛苦?恢复要多久?

 

事实上,现代医学早已为这类难题给出了“最优解”:新一代骨髓活检针通过“抽骨髓+取组织”的“双管齐下”设计,仅需一次穿刺,就能同时完成两项关键检查,将患者的痛苦、风险与时间成本降至最低。本文将用真实案例与权威数据,为您揭开这项技术的“神奇之处”。

 

一、传统检查的“两难困境”:抽骨髓与取组织,为何总要“二选一”?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血液病的诊断离不开对骨髓的深入分析。传统检查中,医生需根据病情选择两种方式之一:

 

骨髓穿刺(抽骨髓):用细针抽取少量骨髓液,通过涂片观察细胞形态,适用于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初步筛查。但若细胞数量不足或形态异常不典型,可能漏诊。

骨髓活检(取组织):用粗针取一小块骨髓组织,通过病理切片分析细胞排列、纤维化程度等,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更精准。但创伤较大,术后需加压包扎。

矛盾点:若仅抽骨髓,可能因样本不足误诊;若仅取组织,可能错过细胞形态的关键线索。而分开进行两次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因两次检查的间隔导致病情变化影响结果准确性。

 

二、“双管齐下”的智慧:一根针,如何同时完成两项任务?

新一代骨髓活检针通过“针中针”的创新设计,彻底打破了这一困境:

 

外层粗针:负责取组织。针头呈“空心钻”结构,在超声或CT引导下精准定位骨髓腔,旋转进入时即可切取一块直径约1毫米、长度约1厘米的完整骨髓组织,包含造血细胞、脂肪细胞和间质成分。

内层细针:负责抽骨髓。当外层针固定后,内层细针可穿过中空通道,直接抽取骨髓液,全程无需二次穿刺。

技术亮点:

 

“一针两用”:将原本需要20-30分钟的两次操作,缩短至5-10分钟完成,患者仅需承受一次局部麻醉和穿刺。

“互补诊断”:骨髓液涂片可快速观察细胞比例(如白血病细胞的占比),组织切片可分析细胞排列结构(如淋巴瘤的浸润模式),两者结合使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

“微创升级”:外层针直径仅1.8毫米(约铅笔芯粗细),术后仅留一个针眼,无需缝合,加压包扎

 

三、患者最关心的5个问题,医生一次性解答

Q1:疼不疼?

局部麻醉后,穿刺过程仅5-10秒,多数患者描述为“被蚊子叮一下”的轻微刺痛。术后24小时内可能略有酸胀感,但不影响日常活动。

 

Q2:安全吗?

2025年《中国血液病诊疗指南》数据显示,新一代活检针的并发症发生率不足0.3%,远低于传统粗针活检的2%-5%。常见风险(如局部出血)可通过加压包扎预防。

 

Q3:适合哪些人?

 

血常规异常但病因不明(如贫血、血小板减少)

疑似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需评估化疗/靶向治疗效果(如观察骨髓抑制程度)

发热待查(排除感染或肿瘤浸润骨髓)

Q4:检查前要做哪些准备?

 

穿宽松衣物,便于暴露穿刺部位(多为髂后上棘,即臀部上方)

避免空腹(低血糖可能加重头晕)

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3-5天(需医生评估)

Q5:结果多久能出?

 

骨髓液涂片:24小时内出具细胞形态学报告

组织病理切片:3-5个工作日完成(需染色、免疫组化等复杂分析)

基因检测:若需明确分子分型,额外需5-7个工作日

五、未来展望:从“双管齐下”到“多模态融合”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骨髓活检针的“集成化”趋势愈发明显。例如,部分新型活检针已内置微型传感器,可在穿刺过程中实时监测骨髓压力、氧含量等参数,为疾病分期提供动态数据;还有研究尝试将活检针与液态活检技术结合,通过抽取的骨髓液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实现“一针多检”。

 

结语:

骨髓活检针的“双管齐下”,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医学人文的体现——它用一根针的“巧思”,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用一次检查的“全面”,缩短了诊断的周期;用两项技术的“互补”,提升了治疗的精准。对于每一位与血液病抗争的患者来说,这根看似普通的金属针,正承载着“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希望。下一次,当您或身边的人面对骨髓检查时,请记住:那根“双管齐下”的活检针,正在用最小的创伤,为您解锁生命的最大可能。

一次性使用骨髓穿刺活检针.jpg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