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的类型多样,可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以下从用途、结构、针尖、辅助设备、操控方式、使用次数等多个维度进行介绍:
按用途分类
静脉穿刺针:用于在体表上找到静脉,插入针头并取出血液或进行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穿刺针之一。
动脉穿刺针:用于在体表上找到动脉,插入针头并取出血液或检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常用于重症监护和手术室。
空心穿刺针:常用于从囊液、关节腔、腰椎、胸水等处采集液体样本,其空心结构便于液体抽取。
穿刺活检针:用于从肺部、肝脏、甲状腺等处采集组织样本进行活检,是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
腹腔穿刺针:用于在腹壁上穿刺腹腔,采集腹水样本或注射治疗药物,常用于腹膜炎、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阻滞针:用于精确定位神经,注射局部麻醉剂以达到止痛效果,常用于疼痛治疗和手术麻醉。
骨髓穿刺针:用于获取骨髓样本,以诊断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胸腔穿刺针:用于抽取胸腔积液,以缓解胸腔压力,诊断胸腔内疾病,如胸膜炎、肺癌等。
脊椎穿刺针:用于腰椎穿刺,以获取脑脊液样本或注射药物到脊髓腔内,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麻醉针:用于注射麻醉药物,实现局部或全身麻醉,是手术前准备的重要步骤。
按结构分类
套管穿刺针:结构复杂,由套管、外壳、密封膜和零密封组成,套管从体腔外穿透至体腔内,作为器械进出体腔的通道,常用于硬管腔镜手术中建立并维持稳定的气腹。
单体穿刺针:结构简单,由针头和针管组成,适用于多种穿刺场景。
实心穿刺针:针管为实心结构,常用于需要精确穿刺的场景,如神经阻滞。
按针尖结构分类
穿刺吸针:针尖设计有利于吸取液体或组织样本,常用于抽吸术。
穿刺钩针:针尖呈钩状,便于勾取组织样本,常用于活检术。
叉式穿刺针:针尖呈叉状,可增加组织获取量,适用于需要大量组织样本的场景。
旋切穿刺针:配备有旋转切割装置,可切取完整组织块,常用于肿瘤活检。
按辅助设备分类
引导(定位)式穿刺针:配备有影像引导设备,如超声、CT等,可精确定位穿刺目标,提高穿刺成功率。
非引导式穿刺针(盲穿):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感进行穿刺,适用于浅表或易于定位的病灶。
可视式穿刺针:含有中空内窥镜通道,可在穿刺过程中实时监测穿刺针尖端区域外表的组织状况,提高穿刺安全性。
按操控方式分类
全自动活检针:如侧槽/凹槽切割活检针、全芯/圆柱切割活检针,可自动完成切割和取样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半自动活检针:如侧槽/凹槽切割活检针(如Tru-cut活检针),需要操作者手动触发切割装置,但取样过程部分自动化。
吸引活检针:分为抽吸式活检针和非抽吸式活检针(如千叶针/Chiba针),通过负压吸引或直接切割获取组织样本。
按使用次数分类
一次性使用穿刺针:使用后即丢弃,避免交叉感染,适用于对无菌要求较高的场景。
复用式穿刺针:可经过高温高压消毒后重复使用,降低成本,但需严格遵循消毒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