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无菌独立包装麻醉套件的使用需严格遵循专业流程,涵盖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三个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一、术前准备
包装检查
确认包装完好无损,检查灭菌指示片颜色(未使用前为红色,灭菌后转为黄色)及灭菌有效期。
核对组件完整性,包括穿刺针、导管、过滤器、注射器等,确保无破损或缺失。
患者评估与禁忌症排除
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过敏史,解释麻醉目的和风险,取得配合。
排除禁忌症:穿刺部位感染、凝血障碍、脊柱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压升高、严重低血容量等。
操作区域准备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消毒液刷进行皮肤消毒,范围大于穿刺区域。
铺无菌洞巾,确保操作区域无菌,避免消毒液流入穿刺点周围组织。
二、术中操作
穿刺针选择与进针
硬膜外麻醉:取L2-L3或L3-L4间隙,用硬膜外穿刺针(Tuohy针)以45°角进针,突破黄韧带时阻力消失,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
腰椎麻醉:取L3-L4或L4-L5间隙,侧卧位屈膝抱头,用腰椎穿刺针垂直进针,突破硬脊膜后脑脊液流出。
神经阻滞麻醉:根据目标神经(如坐骨神经、股神经)采用超声引导定位,用神经阻滞穿刺针刺入目标区域。
导管置入与固定
通过穿刺针置入加强型导管(外径0.9mm),深度3-5cm,退出穿刺针后固定导管。
联合麻醉时(如AS-E/SⅡ),先完成硬膜外置管,再通过腰椎穿刺针注入局麻药。
用无菌敷料或胶布固定导管,防止滑脱或移动。
药物注射与监测
正确连接空气过滤器(黄色)和药液过滤器(蓝色),确保气体和药物纯净。
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需求,通过低阻力注射器缓慢注入局麻药,避免过快导致患者不适。
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验证导管位置:通过回抽液体或气体确认导管在正确位置,避免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
三、术后处理
导管拔除与废弃物处理
手术结束后,均匀缓慢拉出导管,禁止快速或猛力抽拉,防止导管断裂遗留体内。
丢弃所有组件,禁止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穿刺部位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严格消毒。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康复锻炼,强调按时复查的重要性。
四、关键注意事项
无菌原则
全程戴无菌手套,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操作技巧
凝血功能障碍、脊柱严重畸形、神经系统疾患等患者禁止使用椎管内麻醉。
避免在麻醉针内单独拉拔导管,防止导管被穿刺针切断。
穿刺中如遇过大阻力或针弯曲,不可强行进针,需重新评估穿刺路径。
特殊场景应用
剖宫产联合麻醉:使用AS-E/SⅡ套件,硬膜外导管用于术后镇痛,腰椎麻醉提供快速肌松效果,缩短手术准备时间。
老年患者神经阻滞:AS-N套件配合超声引导,精准定位臂丛神经,减少全身用药剂量,降低谵妄风险。
癌痛治疗:通过AS-E螺旋钢丝型导管留置硬膜外腔,连接患者自控镇痛泵(PCA),实现长期疼痛控制。